形意拳演习之要义

形意拳演习之要义,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钻落翻要分明,塌腰者,尾向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也。缩肩者,两肩向回抽劲也。扣胸者,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提着谷道内提也,横着,起也,顺者落也。起者,攒也。落者,翻也,起为攒,落为翻,手起而攒,手落而翻,足腰亦然,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打,落是打,起亦不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起落也。起为横,落为顺之中,头顶而攒,头缩而翻。勿论如何起落攒翻往来,总是肘离肋,手不离心,此谓形意拳之要义是也,如此则形意拳之要道得矣。
形意拳初学入门规矩
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势不通若专求力则凝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总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气力,身内中合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之功行圆满之肘,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矣。
形意拳练习三害
初学练武术,谨当切部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知自能得道,三害者何一推力,二努气,三挺胸提腹是也。如练出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能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病,努气则易折,胸中气满,肺为气所挑挤,易生圆闷肺炸诸症,若挺胸提腹,则气逆上行,终不归于丹田,二是似萍草无根,譬如心群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亦然若不得中合,则万法不能至中后地步,故练习之肘,谨记三害,用之力活气顺,虚必实腹,而道心生,没如此,久而久之,自然练至化境矣

(0)

相关推荐

  • 五行拳[形意拳五行拳套路]

    <内经>按五行特性分别将其纳于五脏,如肺属金.肾属水.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六腑亦分别按表里关系含于五脏,用来阐明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克制化,秩序井然,使人体脏腑经 ...

  • 孙氏太极拳行拳基本规矩——去“三害”、守“九要”

    练习孙氏太极拳最基本的规矩是去"三害".守"九要".这个规矩出自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中对身势基本状态的规定,由于孙氏形意.太极.八卦三拳共同构成 ...

  • 形意拳演习之塌腰和缩肩和扣胸等要义

    形意拳演习之要: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钻落翻要分明.     塌腰者,尾闾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也;     缩肩者,两肩向回抽劲也;     扣胸者,开胸 ...

  • 形意拳研习至理要义

    本文作者 孙禄堂先生言: 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 ...

  • 形意拳轻出:尚云祥前辈一语道破要义

    形意拳轻出:尚云祥前辈一语道破要义

  • 形意拳老谱云:“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形意拳老谱云:"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讲的是崇尚刚猛,何必四两拨千斤?"曰:非也.所谓硬打硬进无遮拦,以及看人如篙草--等,指的是武术的心理学训练.要练出这种气魄,才能在 ...

  • 形意拳与抻筋拔骨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公众号 形意拳功法体系由桩功和试力两大部分组成.桩功是相对静止的试力,试力包括六力.八法.十二形.六力从桩法中找,八法是力的运动规律,十二形是(模仿动物)力的运动 ...

  • 形意拳对身体的要求

    潍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实的朋友) (一)对头的要求:顶头悬(上顶)具体做法:下颚向内含收,颈项向上竖直,做到头正项起,将喉头收回,意念从喉头上百会穴,这样,顶自然呈虚凌之状. 作用:头是人体至高清虚 ...

  • 形意拳杂谈31:内家拳开胯的核心功法,简单易学,人人皆能掌握

    人体有四把锁,五条线,练习拳术者不可不知. 四把锁,分别锁住两肩两胯,以至于肢体动作迟滞,转换不灵.练习拳术,不管何门何派,都需要逐步打开这四把锁,让自己的四肢出入于自由之境. 五条线,两臂两腿一共四 ...

  • 形意拳中四象的秘密

    有一些朋友多次要求我讲一下六合九要.武术基本功.无极桩的具体要求,关于六合九要前辈们叙述已经很多,其实不需要我再多舌的,直到前几天一位朋友和我说孙禄堂写的六合九要看不懂,这是我没预料到的,因为在我看来 ...

  •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深度思考,练拳就是比谁先忘掉.先忘掉就能先知道. <逝去的武林>一书的精彩拳论颇多.李仲轩先生的学拳经历和行拳体悟,让我深受启发. 李仲轩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