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片名翻译为什么不是 My Sister ?

该片由殷若昕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肖央等出演,讲述了一位名叫安然的年轻女子 (张子枫 饰),在父母去世后,她的家人向她施压,要求她抚养弟弟。它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父权文化和父母普遍重男轻女的全国性讨论。

The movie follows a young woman named An Ran, played by actress Zhang Zifeng, whose family pressures her to raise her younger brother after their parents die. It has sparked a national discourse about China’s patriarchal culture and the widespread preference among parents to have boys.

在影片中,观众逐渐了解到安然的艰辛。比如在2015年中国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之前的几年里,她不得不假装残疾,这样她的父母就可以得到当局的允许生二胎。

During the film, the audience gradually learns about An’s hardships, such as having to pretend to be disabled so her parents could be granted permission by authorities to have a second child in the years before China lifted its one-child policy in 2015.

图源:@电影我的姐姐 官微

这部聚焦“姐姐”这一身份,讲述女性困境与成长的电影戳中了不同代际观众的痛点,也为影片带来相当高的讨论度,也看哭了众多网友。

近几年,表现女性议题的作品屡屡引起热议,还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表现出与时代情绪的强烈共振。越来越多的文本出现后,女性议题也开始细分,比如“姐姐”这个名词,很好地概括了中国家庭里女性所承担的辈分和性别意义上的双重责任

图源:豆瓣

这部电影是由导演殷若昕和编剧游晓颖这两位女性创作的。她们都在自己以前的作品中探讨过中国家庭内部关系。

编剧游晓颖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她是独生子女,但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源自2015年中国允许生二胎时,她的朋友们所分享的经历。

You, the screenwriter, told The Beijing News that, even though she is a single child, the idea for the film stems from experiences her friends shared when China allowed births of a second child in 2015.

她说:“ 我看到这些家庭中有很多冲突和挣扎,我想探究其中的原因。”

“I saw that there were a lot of conflicts and struggles in these families, I wanted to explore why,” she said.

编剧游晓颖 视 频截图

这部电影引来了著名学者的评论,比如研究中国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先驱社会学家李银河。在一条长微博中,她形容这部电影是“ 一部基于坚实的社会现实的深刻作品” 。

The film drew comments from renowned scholars, such as Li Yinhe, a pioneering sociologist studying sex and gender roles in China. In a lengthy post on Weibo, she described the movie as “a profound work based on solid social reality”.

李银河表示,除了性别不平等,这电影还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孝道和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于是这就成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是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还是为了亲情牺牲个人?影片把人物置于伦理和情感的剧烈冲突的情境之中,引人深思。”

Li said that besides gender inequality, the film also explored the conflict between filial piety and individualism in a modernised society. “So it becomes a Hamletian dilemma … should we pursue individual values, or sacrifice them for our families? The film has placed its protagonist in a violent ethical and emotional conflict, which is thought-provoking,” she wrote.

社会学家李银河 图源:网络

片名翻译为什么不是“My Sister”?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的姐姐》的英译名只是“Sister”,而不是“My Sister”。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这与导演拍摄视角有关。《我的姐姐》不只是从弟弟的角度讲述安然的故事,也是在从父母、姑妈、舅舅等人的角度,探讨中国式家庭关系之间的问题

图源:@电影我的姐姐 官微

同时,影片也成功塑造了两代“姐姐”。朱媛媛饰演的姑妈,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着不同年代女性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抉择。

姑妈曾经考取大学的俄语系,却为弟弟上中专放弃了学业。之后的生活中也顶着自己家庭生活的巨大不如意,继续为弟弟的生活操持善后。

她由衷爱着自己的弟弟,为弟弟后来的小有成就感到骄傲,将自己的选择视之为理所应当。

她也曾从中做梗扰乱安然为弟弟找领养的计划,但也在下一代的选择和质疑中正视了自己的遗憾。

图源:@电影我的姐姐 官微

片名翻译只用“Sister”,是为了告诉我们,我们不只是子女、兄弟、父母,我们首先是“自己”,之后才能是生理或社会赋予的其它角色

正如编剧游晓颖在接受采访时说:“所有的女性,无论选左还是选右,都会有人来告诉你,应该怎么生活。

但我们不是希望教女性应该怎么生活,所有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图源:@电影我的姐姐 官微

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导演会在结尾设置成开放式的。 在弟弟即将被领养之际,姐姐最终无法狠心签下那个要求她再也不见弟弟的字,带着弟弟逃出“新家”,阳光下的肆意奔跑与欢笑,在煽情的音乐中让人暂时忘却生活里那些实实在在的苦痛,只有当时当刻姐弟之间萌生的那份发自内心的情感连接,仿佛足以治愈。

姐姐没有放弃弟弟的做法被部分观众视为“扶弟魔”前传,有人表示“前面哭死,最后气死”,还有观众因为结尾姐姐似乎依然深处困局而愤愤不已,于是在网上给电影“怒打一星”。

也有更多的观众能够理解到自身经历成长之后的选择、对爱的懂得、对苦难的承受和慈悲,这些与直接以传统之名套在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锁并不相同。

新浪微博截图

此前,导演殷若昕和编剧游晓颖在受访时被问到片中姐姐最后的选择,她们表示:“电影是开放式结局,作为创作者,我们更想让大家看到姐姐经历和遭遇的这一切,至于最后的选择是什么,其实每个人的经历和价值观会决定对结局的倾向。”

图源:@电影我的姐姐 官微

希望大家,不论在社会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都能先好好活出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