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谈“核”色变?大可不必!——带您深入了解结核病

2021年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宣传主题是:The clock is ticking(分秒必争 终止结核)。这个主题建立在过去两年世界卫生组织所提议的为终止结核流行、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的相关概念之上。今年的主题传导的是更加紧迫的信息,即我们距离要实现终止结核流行目标的时间节点已经越来越近,必须紧紧抓住当下机会采取行动兑现承诺。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 自由健康呼吸。主题的寓意是:影响我们肺部健康、阻碍你我自由呼吸的传染病,不止有新冠肺炎,还有肺结核!过去的一年,举国众志成城,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对于肺结核,我们还需加倍努力,才能尽早迎来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的那一天!在当前倾力迈向健康中国、奋力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加快步伐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是全民共同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只有分秒必争、奋蹄疾飞,才能早日实现没有结核病流行的世界,用清新自在的呼吸和健康快乐的人生造福我们自己和全人类。 与新冠一样,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主要侵犯肺部,随着天气逐渐回升,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很多患者在确诊结核病时都表现得非常焦虑,甚至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以致结核病反复复发加重,主要原因也是对结核病的常识性知识没有了解。历经2020年一年的时间,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取得了傲人的成果,在对待结核病上,同样需要引发大家的重视。今天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结核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是结核病的致病因素,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经呼吸道侵入人体肺脏,主要侵犯肺脏,引发肺结核,亦可随血液侵入人体其他各个器官,如骨关节、肾脏等,引发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因此很多人把结核病等同于肺结核,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肺结核只是其中的一种。数据显示有90%的患者为肺结核病,活动性菌阳肺结核为主要的传染源。肺结核初期的症状与感冒类似,咳嗽和发烧,多数人在发病之初意识不到,但如果咳嗽、咳痰并且午后低热现象持续2周,就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一旦耽误治疗将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是传染给他人。在疫情爆发后,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口罩几乎成为我国居民的必备物品,佩戴口罩更是成为生活习惯!这样的生活对于肺结核疾病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阻挡传染有明显效果。

二、结核病病因有哪些?

一般健康人体的免疫力足以抵抗结核杆菌,某些因素、疾病药物可致免疫力低下而无法抵御结核杆菌,如艾滋病、糖尿病、癌症、严重肾疾病、免疫排斥药物、营养不良、儿童或者老年人等。所以,这些人群更要注意结核病的筛查。

三、如何预防结核病?

1.房间要勤通风,这样可以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从而减少吸入可能。

2.公共场合要佩戴口罩,尤其是医院呼吸科门诊。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要对着别人等。

4.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检。

四、结核病的治疗方式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结核病治疗必须坚持“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治疗原则,疗程至少6-12个月,耐多药结核需18-24个月疗程。住院治疗并不能缩短结核病的疗程,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随意停药,只有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才能彻底治愈结核病。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本期专家】

唐军,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结核一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参与多项国家课题的科研工作,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擅长各种结核常见病的诊治,擅长肺内及肺外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及风湿免疫类结核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