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反复啃咬指甲?
有不少家长告诉我:“海夫人,孩子一直喜欢啃咬指甲,手指甲基本不用剪,全部被孩子啃得光光的。”
有的家长还会告诉我,她用了好多种方法试图不让孩子啃咬指甲,但是收效甚微。
孩子反复啃咬指甲的两个主要原因
啃咬指甲的第一个原因:焦虑
年幼孩子的行为大多出自本能,小孩子最初啃咬指甲大多是为了转嫁和释放焦虑,还说明孩子内心容易紧张,缺乏安全感。
没有人能够长期与焦虑相处相伴,那样太难受。无论是谁,面对焦虑,都会出自本能地将其转嫁出去,或者将其转化。
成年人经常把焦虑转嫁出去,比如家长会通过言行将焦虑转嫁给孩子。
当成年人无法将焦虑转嫁于他人,又不能进行自我排解释放时,焦虑通常会往两个方向转化,一是转为强迫,二是转为抑郁。
啃咬指甲的第二个原因:生本能的攻击性没有被看见、接纳
在一次分享交流会上,一位妈妈倾诉了她的烦恼:“孩子 6岁,性格顽皮、好动、好斗、好强,喜欢啃咬手指。孩子从小就这样,近两年感觉孩子的攻击性越来越强,我很累,觉得有点管不了。”
当时我告诉这位妈妈:当孩子生本能的攻击性没有被妈妈接纳,不仅没有被妈妈看见、接纳,甚至被妈妈批评打压时,孩子向外的生本能攻击性就会转而向内,转向自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始啃咬手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把这种生本能的攻击性转而对向他人,比如在外面变得好斗。
这个孩子天性顽皮、好动、好斗、好强,性格使然,生本能的攻击性很强,然而妈妈采用的教育方式是打压式的,比如整天盯着孩子说:
“你乖乖的,不要动。”
“你坐好了。”
“你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打架。”
孩子生本能的攻击性就这样被压抑了,然而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能在 2岁时就会表现出这样的特质,但是妈妈从孩子 2岁开始就不断打压孩子,否定孩子的攻击性,孩子就会表现出极强的逆反心理,孩子一边啃咬手指甲,一边继续把本应在妈妈这里得到接纳并释放的攻击性转向别的孩子,所以这个孩子一直表现得很顽皮、好动、好斗、好强。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反复攻击的情况?
当年幼的孩子第一次表现出生本能攻击性的时候,就被妈妈(或者身边的其他养育者)直接打压回去,孩子和妈妈互动链接的沟通方式被阻断,而此后孩子会一直希望重新修复这个链接方式。这其实是因为婴儿期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了裂痕,有了缺失,后来出现的攻击性、好动、好斗、啃咬手指甲等行为都是出自本能的修复行为,当然这样的行为并不正确,也不被家长允许和接纳。
最后我给了妈妈这些建议:
不要阻止孩子生本能攻击性的表达,尤其当孩子在妈妈面前表现出这种攻击性时,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的表现,妈妈可以温柔地抚摸孩子,搂着孩子,告诉孩子,如果他觉得愤怒或难受,可以去打沙袋,可以去练拳击,可以去运动,这样就可以发泄释放,如果打妈妈,妈妈会痛的。
可以给孩子提供可以释放攻击性的场地,让孩子击打有弹性的物品,通过拳打脚踢来释放攻击性。
可以让孩子参加具有攻击性的运动,如跆拳道、武术等。
可以让孩子参加高强度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登山、打球等。
另外,不必关注孩子啃咬手指甲的行为,如果找到了内在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孩子的情绪才能变得稳定,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生本能的攻击性才能得以表达并正向流动,啃咬指甲的外在行为表现才会停止。
《看见才是爱——抽动症育儿指南》第二版 电子版
第一章 说教和管控的误区
《爱是最好的良方——抽动症儿童康复指南》 海夫人著
《看见才是爱——抽动症育儿指南》 海夫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