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基于尿液外泌体的工程化纳米载体用于同源靶向前列腺癌治疗 2024-07-28 13:48:59 基于外泌体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可用于肿瘤特异性靶向和防止免疫逃逸,然而高剂量和高纯度均质外泌体的纯化仍然有挑战性。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崔大祥、张倩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纳米载体Exo-PMA/Fe-HSA@DOX,通过尿液外泌体膜作为化学动力学治疗诊断纳米平台,用于同源靶向前列腺癌治疗。该研究发表于Biomaterials杂志上。 纳米颗粒(NPs)介导的药物递送为临床癌症治疗和诊断的带来了巨大进展。为了提高NPs 的主动靶向性,可以将抗体、肽和适体的靶向配体设计到 NPs 上,改善肿瘤中的特异性积累。然而,这种方案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最近,仿生纳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例如,肿瘤细胞膜包被的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能力,包括配体识别和靶向以及免疫逃逸,这对于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肿瘤部位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等有核细胞膜的来源有限,难以获得大规模的高纯度生物膜,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外泌体由于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极好的跨细胞渗透性、循环中的天然稳定性以及低免疫原性和毒性,作为细胞衍生的 30-150 nm 大小的膜载体,外泌体被认为是优秀的药物输送候选物。大量研究报道外泌体可以从肿瘤或免疫细胞的体外细胞培养基中分离,但极低的产量(100万个个树突状细胞培养7天获得6μg)限制了临床应用。此外,外泌体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设计以实现其特殊功能,包括将目标肽转移到细胞中以产生具有目标配体的外泌体,通过孔径逐渐减小的过滤器促使载药细胞产生囊泡,实现外泌体和修饰脂质体的融合,产生混合外泌体。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作为“特洛伊木马”,通过自身识别同源肿瘤细胞向肿瘤细胞输送药物,继而对肿瘤进行自我瞄准。与体外培养获得的外泌体相比,尿液是更好的外泌体来源,用于靶向泌尿系统肿瘤,无需繁琐的细胞培养过程。作为体液中外泌体的主要来源,研究人员经优化的策略可以获取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克级高纯度的外泌体,从而为后续的大量研究提供充足的优质来源,用于纳米载体的大规模制备。重要的是,膜材料的获得简化了传统的复杂细胞培养程序,因为它们可以直接从丰富的尿液来源中获得,并且尿液的无菌性确保最终产品不含生物和化学污染。此外,尿液外泌体含有多种膜蛋白,如 CD9和CD47。CD9促进外泌体膜直接融合到靶细胞中并增强治疗药物的细胞递送,而CD47 被认为与信号调节蛋白结合(释放“不要吃我”信号)阻断吞噬作用。与高CD47表达的黑色素瘤细胞中纯化的外泌体相比,源自 DC2.4 细胞的外泌体更容易在单核吞噬系统 (MPS) 中聚集。EGFR及其下游AKT/NF-kB/IkB信号通路与肿瘤增殖进展密切相关。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舒尼替尼和卡博替尼,在治疗一年后出现耐药,严重阻碍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此外,化学动力学疗法(CDT)被定义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它通过芬顿反应将H2O2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羟基自由基 (·OH)来杀死癌细胞。已发现 Fe3O4 NPs 在各种 pH 环境下可实现双重酶活性。Fe3O4 NPs 可以在中性环境中将过氧化氢 (H2O2) 分解为 H2O 和 O2,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将 H2O2 催化分解为 ·OH,在弱酸性环境中表现出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此,Fe3O4 NPs 被认为是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纳米酶,因为特异性产生的·OH 可以在肿瘤的弱酸性环境中引发恶性细胞的凋亡。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名为 PMA/Fe-HSA@DOX 的纳米颗粒,由纳米尺寸的 Fe3O4无机纳米酶与化学治疗剂DOX通过静电吸附人血清白蛋白(HSA)组成,然后将PMA/Fe -HSA@DOX 嵌入前列腺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制造了仿生Exo-PMA/Fe-HSA@DOX Trojan 纳米载体。外泌体上的膜蛋白抗原CD47的高表达可以降低循环MPS中的NPs清除率。由于外泌体膜的介导,纳米载体更容易进入细胞,催化细胞内的内源性H2O2产生毒性·OH,毒性·OH和低剂量DOX有效协同诱导癌细胞凋亡。此外,外泌体可以将更多的NPs富集到肿瘤部位,从而提高细胞内·OH和DOX水平,从而增强对EGFR及其下游AKT/NF-κB/I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因此,纳米载体的同型靶向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其在癌症部位的靶向和保留能力,从而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参考文献:Urinary exosomes-based Engineered Nanovectors for Homologously Targeted Chemo-Chemodynamic Prostate Cancer Therapy via abrogating IGFR/AKT/NF-kB/IkB signaling. Biomaterials. 2021 Jun 4;275:120946. 赞 (0) 相关推荐 深度解读这篇8分的材料+肿瘤微环境文献是怎么做的? 责编 | 白介素2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来自纳米材料相关的免疫微环境的文献,文献较新,文末附有文献和附件的PDF以及本人制作的思维导图百度云链接,有需要的小伙伴可自行下载,废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解读一 ... Science:为肿瘤免疫疗法“保驾护航”,中美科学家发布最新癌症阻断联合疗法! 如今,肿瘤免疫疗法已进入研究爆发期,自从 ipilimumab 成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款免疫检查点疗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ICB therapy ... 华东理工《AFM》:一种制备光热化疗纳米颗粒的简单可控策略! 光热化疗纳米粒(NPs)因其无创性.显著的组织穿透能力和较低的全身不良反应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临床癌症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方法是将功能配体修饰到光热纳米粒子上,以很好地稳定无 ... 陈学思/田华雨Biomaterials:纳米疫苗与基因介导的细胞外基质清除剂相联合以实现肿瘤免疫 肿瘤疫苗的抗肿瘤效果往往受到T细胞响应弱和活化的T细胞浸润差等问题的限制.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田华雨研究员和陈学思院士设计了一种新的协同策略,以同时克服这两个障碍,进而实现增强肿瘤消除. 示意图 本文要点 ... 综述:大分子药物的细胞内递送 第一作者:何伟.邢续扬.王晓玲 通讯作者:郭俊凌.Samir Mitragotri 通讯单位:四川大学.哈佛大学 核心内容: 1.汇总了已上市以及临床研究阶段的生物药纳米制剂,并着重介绍了近些年新型纳 ... 【原创】 学霸师兄深度解读Science Advances肿瘤微环境文章!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邓欢,去年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方向肿瘤学,目前主要在学习生信数据挖掘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等,在后面的分享过程中主要分享自己学到的生信方面操作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的文献解读,现 ... 一种基于尿液外泌体的基因检测可对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男性进行前列腺癌风险预测 在美国,前列腺癌(PCa)是导致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超过360万人患有前列腺癌.据估计,2019年有174,650例新诊断病例.对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升高或直肠指检疑似病例(DRE ... Norgen尿液外泌体提取试剂盒快速分离,真神奇 如何提取各种样本类型中的外泌体呢?Norgen血浆/血清外泌体提取试剂盒,使用血浆/血清外泌体提取试剂盒从1 mL和10 mL血浆中纯化的完整外泌体,使用NanoSight®LM10仪器观察如下图: ... Urinary Exosome Protein Database :尿液外泌体蛋白数据库 外泌体形成和排泄的机制是这样的:第一步中,外膜蛋白会发生内吞作用:第二步,将内体靶向多囊泡体(MVB).标记质膜蛋白并入MVB的信号是单泛素化:在第三步中,内体与MVB融合.因此,顶端质膜蛋白被分离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泌体传递lncRNA H19抑制垂体腺瘤的生长 人类原发性垂体腺瘤中lncRNA H19的表达经常下调,并且与肿瘤进展呈负相关.然而,外泌体lncRNA H19在抑制垂体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哲褒课题组的研究 ... 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大学: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尿液外泌体microRNA特征分析 尿液外泌体miRNA可作为肾脏疾病理想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然而其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上研究较少.11月19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EBioMedicin ... Eur J Cancer:尿液外泌体中的脂质可作为前列腺癌标志物 目前,外泌体被认为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癌生物标志物,这是因为这些纳米级囊泡中含有来自癌细胞的分子并且可以在各种生物流体中检测得到.近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研究 ... Nature子刊:尿液外泌体蛋白的分离及质谱分析 寻找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中的一个巨大领域. LC-MS / MS一直被认为是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检测和鉴定的首选方法. 不幸的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经常会受到体液组分复杂性的阻碍. 目前,尿 ... 【综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泌体在衰老微环境和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衰老是细胞周期稳定暂停的生理性状态,对细胞的生存与死亡进行着严格地程序性调控.衰老细胞具有双刃剑作用:生理状态下它们促进组织修复,器官再生,维持着内环境稳定:但却在一些衰老相关疾病中具有相反作用, ... 中山大学:基因工程外泌体-热敏脂质体混合纳米囊泡用于光热和免疫联合疗法 CD47在肿瘤细胞上过表达,通过与SIRPα结合激活"不要吃我"信号,导致免疫逃逸.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杰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Biomaterials杂志上发表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