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900万,却把娃养成不会笑的机器: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爱

作者:主创团·咕咚
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10万?30万?还是50万?
真的“太少了”!
英国富豪,每年砸900万育儿!
纪录片《骄奢父母》中,那些富豪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不惜一掷千金,从孩子呱呱坠地便开始为他们配备各个领域的专业管理培训师。
从家庭管家、顶级家教,到营养师、瑜伽师、服装搭配师,甚至是令人费解的“坐便训练师”……
专家们各司其职,合力将孩子训练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而这些有钱有闲的富豪父母,只需要定时支付账单就可以了。
据统计,这恐怖的账单每年高达1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900多万)。
但,金钱投入得越多,孩子就越优秀吗?
未必。
教育,除了花钱,更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的,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 
虽然富人们优渥的物质资源让人羡慕不已,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多么优渥的环境、多好的保姆、多优秀的学校,都永远替代不了父母在他们心中的作用和位置。
父母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和学习的榜样!
再优秀的保姆,也无法代替父母的爱与陪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正如奇葩说辩手颜如晶说的:
“孩子的人生从1岁到20岁,他们比连续剧更糟糕,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来的,你不看,就永远看不到了。
《骄奢父母》中,34岁的妮娜在伦敦切尔西有一栋价值七百万英镑的联排别墅。
她是位顶级设计师,平时工作特别忙,可家中却有3个孩子,另外还养了7只吉娃娃。
可妮娜丝毫不担心,因为她雇了3个保姆,2个家教,还有厨师、管家以及三个司机。 他们会帮她把所有事情处理得妥妥的,她只需要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家里悠闲地拍摄时尚大片。
妮娜有一句格言:每个女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
确实,这些富豪们确实用金钱打发了孩子,换取了他们所谓的私人时间,却忘了教育最不该假于人手的就是“陪伴”。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
“在婴幼儿期,爱和陪伴远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
在 12 岁之前,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还记得《小欢喜》里的季杨杨吗?
在别人眼里,他爸爸是区长,舅舅是大款,要什么有什么,开名牌跑车,住高级大酒店,可谓呼风唤雨。
但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他叛逆、不愿学习,还说话伤人。即便父母后来回到他身边,他也极端排斥,甚至怨恨父母。
陪伴是孩子一种必需的心理渴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没有爱的能力,很容易造成叛逆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其实,孩子需要的很简单,无非是:生气的时候,有人安慰;成功的时候,有人喝彩;失落的时候,有人陪伴。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孩子的童年阶段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你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拥抱,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迹,成为他成长的力量源泉。
养育中最宝贵的,从来不是钱和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说过这样一段话:
“很多父母其实就像制造机器人的造物者,他们希望孩子这个产品(机器人)能如他们所愿,按照他们设定的最佳程序完成最终的目标,这样他们的人生就圆满了。”
是的,他们是圆满了,牺牲的却是孩子的一生。
片中,一位富豪家长为了让8岁的儿子成绩名列前茅,居然请了12位顶级家教。
还有一位伦敦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剑桥或牛津大学,最高的梦想是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甚至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然而,令人心疼的是这个孩子在镜头中从来没笑过。
富豪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世界精英,无可厚非。
但却忽略了,所有这些高要求、高期待,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锁。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焦虑甚至是自我怀疑。
心理学家发现:
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个人成就的重视,超过了对他们本身(以及品格)的重视的时候,他们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就会加剧。
正如陶行知所说: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郭德纲便深谙这个道理。
在外人看来,郭德纲绝对是个严父,但他对孩子的期望,却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
只要有门手艺养活自己就行。剃头、修脚、种花、喂狗、炒菜做饭……都可以。
谁能想到,这位相声界的大师对自己儿子的期望,竟然如此普通?
郭麒麟的成功,当然离不开父亲多年的苦心教育和扶持。
但更重要的是,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他拥有了真正的教养和正确的三观,这比顶级家教传授的任何知识,都要宝贵得多。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替孩子设计一条完美的道路,也不是用财富打造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来成全自己的期待;
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会孩子如何成长。
成长只有一次,请对孩子亲力亲为
“如果你超级富裕,现在还有小孩。你会雇佣他们帮忙吗?”
“我觉得这是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不确认我是否愿意,把这么宝贝的东西交给别人,我觉得他们错过了很多乐趣!
这是片中,英国坐便训练师阿曼达与一名理发师的经典对话。
阿曼达的职业是坐便训练师,没错,就是教小孩子上厕所的老师。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个职业竟然是英国富人的刚需,他们会花重金雇佣她来教小孩子如厕,而阿曼达也凭借这份工作在富人区买了豪宅。
阿曼达声称,这个职业并不夸张,很多富豪教育孩子很少亲力亲为,哪怕是上厕所这种小事。
一位富豪父亲甚至坦言,“我有四个小孩,而我从来没换过一块尿布。”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这或许是富豪阶层对待生活的方式: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但别忘了,坐便师可以教给孩子上厕所的技能,却给不了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小时候获得心理滋养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比如:
0~3个月的孩子需要无条件的接纳;
4个月~3岁的孩子需要基本的安全感;
4~5岁的孩子需要爱、认同与归属感。
而父母亲自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带他们体验大千世界的快乐与烦恼,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这也是安全感与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它带给孩子一生的底气与幸福。
跳水皇后郭晶晶,拥有的财富可谓雇用很多保姆和育儿师。
但郭晶晶却说:“照顾孩子这件事,不能假手于人,只有我才能将最好的留给孩子。”
她几乎每天都会去接送孩子上学,开家长会。还会亲自教儿子做饭,儿子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她也会与孩子共同完成。
教育,没有捷径,也容不得懈怠。
只有父母亲力亲为,才能和孩子建立内在的情感链接,这也是他今后内心力量的重要来源。
教育的真相,从来不是财富的比拼,而是父母本身智慧、眼光乃至于格局的较量。
莫言说:“每个人,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我们要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跟基因、跟财富、跟所接触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都有关。
顶级富豪的确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富足”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但一个孩子将来能否真正成才,生活得是否幸福快乐,则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富足”,那就是:
坚定的志向,探索的热情,富足的心灵,以及正确的三观。
而这就需要孩子在恰当的年龄,拥有父母恰当的引导教育:关于勇气、责任、品格、三观……。
而这恰恰是任何天价补习班、全能保姆、顶级家教,都不可能完成的精神传承。
正如杨绛所说: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以潜移默化去赋予孩子更多的能量和心理营养。
教育,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愿所有父母,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向孩子传递一种理智的、温暖的、有尊严的爱,因为这些才是给孩子一生“最贵”的礼物。
作者:咕咚。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