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棉花运动

正文字数2884
村口的狗叫了,于是村里的狗也跟着一起叫,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叫的什么意思,但是跟着叫。
——韩剧《匹诺曹》
一场“新疆棉花运动”,把HM推到风口浪尖。娱乐圈忙着解约,城市忙着拆除招牌,民间仿佛“全民侦探”,都忙着“侦查”各个城市H&M现状。
可以说,几天来持续发酵的“H&M事件”经过中国网民和消费者为主体的“用脚投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事情起源于去年10月,BCI曾发布一则新闻稿,并于今年3月重新编辑过。其中宣称新疆地区存在“强制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现象,这不符合该组织的行为标准,须立即通过吊销或拒绝BCI许可证来处理。从2020年3月起,BCI就暂停在新疆地区发放许可证,因而新疆的优质棉花也不再获得BCI许可证。
作为其中会员,H&M也自然和其保持一致。所以H&M在官网上紧接着发表了一则停用新疆棉花的声明

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公司生产所使用的棉花是从与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以下简称BCI)相关的地区采购,由于BCI已经决定暂停在新疆地区发放相关证明,因此该公司将不与新疆地区的服装厂进行合作,也将暂停采购该地的棉花。H&M集团声称,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
2021年3月24日,与“H&M抵制新疆棉花”相关的词条纷纷登上热搜,并占据高位,此份声明也被大众所知晓,引发无数网友参与讨论。
随后,多家购物平台下架H&M的相关产品,多款手机应用商店纷纷下架H&M的商城软件,与H&M公司有合作关系的艺人也纷纷发表声明,称与H&M公司解除合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将坚决抵制对中国的抹黑与造谣行为。
当晚,H&M公司在官方账号上发表声明,称公司始终尊重中国消费者,并致力于在中国进行长期投入与发展,在中国,超过350家生产厂商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品。
但网友对于这份声明并不买账,不少网友表示,H&M;公司的这份声明避重就轻,里面写的内容让人看不懂想表达什么。还有网友表示,这份声明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在说我们没错,有350家工厂靠我们吃饭,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那么这个BCI到底是什么?情书君从BCI的官网上看了一下:

用一句人话来说就是:“我是非盈利组织,为全世界人民的安全考虑,所以由我出面来给全世界的棉花定标准。”BCI脱胎于2005年世界棉花基金会(WWF)一次圆桌会议的倡议,随后扩展到世界多国,并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企业的信任。除了所谓“环保标准”,BCI鼓吹所谓“提倡体面劳动”。
看到朋友圈,微博等等平台上为新疆棉花代言的人们,BCI停止发放优质棉花BCI许可证,我不禁质疑,难道真的是我们的棉花不够好吗?
我们都知道,新疆的葡萄干,哈密瓜都很甜。这得益于新疆超长的日照时长和昼夜温差大。同时,新疆也是全国棉花的重要种植基地,独产长绒棉,更是在国内外同享盛誉。
那是存在强迫劳动咯?
记得家里的人们,每一年都会成群结队的去新疆采棉花,一年下来,买车的买车,买房的买房。只要他们肯吃苦,是可以挣得一笔不菲的收入的。况且,现在已经开启机器播种和收割了。所以,好像也不存在什么强迫劳动。
同时大部分沿海纺织企业都在新疆建立了生产原料基地。全国棉花消费的60%以上是由新疆棉花提供的,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来自棉花收入。  “棉花产业在新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乎400多万棉农的切身利益,以及10万纺织工人的就业和收入。”。
既不存在强迫劳动,还能带来收益,那BCI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其实,随着BCI合作的品牌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否可以拿到BCI的 “认可牌照”,会直接影响服装企业在国际上的销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此次BCI带头对新疆棉花进行攻击,会引发众多国际服装品牌的“跟风”。
但实际上, BCI既不控制产能,也不掌握技术,更不接触市场,为什么依旧可以在棉花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又为何要对新疆棉花“泼脏水”?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BCI已经从原本的非盈利组织,变成了谋求盈利的组织,而BCI背后的“金主”之一正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一家自称为贯彻美国外交政策支援非军事项目的独立机构。2016年,BCI收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100 万美元的资金资助。按BCI 自己的说法,这笔资助极大的推进了他们后面三年的增长。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曾指出,USAID是美国实施对外民主渗透的最主要机构,他们擅长通过资助非政府组织(如BCI),进入目标国家的政治进程。有网友调侃,接受USAID资助的BCI要的不再是可持续发展,而是可持续收钱。
英文词典收录了一个新词“洗绿(greenwashing)”,指的是跨国公司通过种种手段,使大众认为他们很关心环境,即便实际上他们做的事情根本是对环境有害的。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洗绿早已成为了一门生意,其中的代表就是所谓的良棉运动(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最微妙的是,BCI的会费,是按照使用BCI认证的数量来收费的。换言之,企业生产的BCI认证的衣服越多,会费也就越高。
其实,这一场棉花大战,在去年就已经可以见端倪:在去年一篇《行情|国内外棉花供需形势分析及市场预测(2020年9月) 》文称:
这样BCI这大动干戈的折腾,目的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在棉花领域的发展正在威胁美国的国际定价权。
而新疆棉花又是中国棉花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在2020/2021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595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全世界的20%。据新华视点报道,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想利用作为“工具人”的BCI的认证切断新疆棉花用于出口外贸服装的渠道,从根本上还是想用人权来打利益战。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最新数据,2020/21年度国内棉花产量586.8万吨,消费量774.9万吨(从本期开始消费量包含其他用棉消费),产不足需188.1万吨。试图封堵中国棉花产业链升级,将导致国内压力大于国际市场,棉价很难持续快速上涨。
“H&M抵制新疆棉”只是折射了西方借涉疆话题“围猎”中国的冰山一角,中外围绕涉疆话题的斗争实际上早已开始,也远未结束。
也有网友扒出,使用BCI棉花的品牌不止H&M一家,这场运动H&M,只不过是个枪头鸟罢了。
那么当这些品牌出走,国内各品牌代工厂该何去何从?国内品牌能否支撑起市场空白出来的产量?棉花供需关系?进出口贸易该何去何从?才是这场运动之后,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场运动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