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再登灵岩山
★旅游地点:苏州灵岩山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出远门,虽然苏州也不算太远,但想着爬个山,也不想走得太远,爬得太高,正好木渎吃饭的地方比较多,干脆就选择了灵岩山。虽然已经爬过,但是这座山最大的优点就是高矮适中啊。
这次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我们可以忍得了饥挨得了饿的话,那预留的时间可就长了。所以,我们不急不缓地晃进了景区的大门。
迎面是一处小池塘,周围有一些溪石,不规则地叠着,这也是江南园林的一种造景方式。隔着池塘,就是成组的建筑,不过看起来都是新建的。我们选择了往右的道路,看起来没有人往这边走,很清静的样子。
这边的建筑并不密集,灵岩山馆还关着门。虽然说门面儿不大,但是外面的牌子却让人觉得里面大有乾坤。除了正儿八经的“灵岩山馆”说明建筑物的名称以外,还是“毕沅故居旧址”“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周士心美术馆”“苏州市华侨书画院”“砚山雅集文化基地”。
对于这些衔头,我感兴趣的只有清代著名的学者毕沅,还真不知道原来他曾经居住在灵岩山麓呢。毕沅,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出生于镇洋,也就是今天的太仓市。他幼年失父,至苏州灵岩山拜师沈德潜。乾隆二十五年高中状元,按例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实授甘肃巩秦阶道台、安隶道道台、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嘉庆帝即位,赏轻车都尉世袭,嘉庆二年病逝,享年六十七岁,归葬灵岩山东北麓,追赠太子太保。太上皇乾隆去世,毕沅受和坤案的牵连,坐罪抄家。
奈何我虽然很想进去看看,人家锁着门啊。不过现在应该只是旧址,不是故居,看外面挂着的牌子,里面大概被分割了好几个地点吧。出来看到有一株梅树开得那十分灿烂,不过这里的树都还没有长大,可能栽种的年头也不长。
继续往前走有一座四方亭,背面很别致地开了一个月洞门,亭子名叫“可眺”,可是我看了又看,实在没有看出可以眺望哪里。
走到尽头,有座小巧的六角亭,这座亭子就比较正常了,亭名“倚山”,确实紧紧地倚在山的尽头。从这里过去没有路,除了看半坡山体,也就只能看看景区外的建筑。但因为地势比较低,其实也只能看到高楼而已。
往回走一小段,有条山道可以通往灵岩山,我们也就不想原路返回了,也许可以找一条另外的登山路。这条路坡度很缓,一路上甚至没有遇到哪怕一个游客。
山道的一侧都是花岗岩石壁,在树林里居然还有两块石头:“升萝”“卧龙”,其实也就是不那么规则的石块,即使看了石头的名字,也完全想象不出形象来。
旁边的岩壁上也有摩崖,不过有的写得太龙飞凤舞,猜都猜不出来。还有一块倒是留了落款,是民国年间的石刻,“常随佛学”。
灵岩山是一座花岗岩山,苏州西南近郊的几座山,包括灵岩山、天平山、狮山、横山、金山、焦山、天池山、高景山等地,岩体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出露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
苏州花岗岩与安徽黄山花岗岩齐名,所采石料俗称金山石。南京中山陵和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所用的石材,就是采用了金山石,质地比较坚硬。
往前走看到一块影壁,似乎我们爬了一段山路,又有下行的趋势了。不远处有一组建筑,前面看着像个广场,倒是跳广场舞的绝佳场地。
接翠亭是一座长方形的亭子,单檐歇山顶,周围倒果然是一片翠色,绿化覆盖率的百分比应该挺高。走过去就是灵岩山寺的牌坊,面阔三间,石材质,两侧分别刻着“佛教圣地”和“净土道场”,内侧的柱子上有一副楹联。
牌坊后有两条路可以登山,往下是登山的另一条道路,山脚有很多店铺,大部分是售卖香烛的。香火比较旺盛的风景区,大抵都有这类店铺。当然,也有一些茶楼和餐厅。
登山途中有一些摩崖石刻,大多与佛教有关,这里本来就是前往灵岩山寺的道路。
有一块灵岩石龟,称乌龟望太湖,又称望佛来,好像是一只巨龟正遥望着太湖。这是大自然对花岗岩进行球状风化的杰作,这种天然形成的石龟实属罕见。
旁边有座亭子,不过还是站在石龟旁边的视角更好,难怪石龟会在这里望向太湖。因为高楼大厦连排成片,还有连绵起伏的山峦,这里其实真看不到太湖。不过,知道石龟望着的方向,确实是太湖。
山巅就是灵岩山寺,我们目不斜视地走过山门,前面是大片的花岗岩,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我们在林间走了一小段,下面的花岗岩就很少了,可能也是普通的林间小径,没有建造台阶。
返回山巅,登临最高处,虽然没有路,但可以在寻找比较平坦的花岗岩石通行。
从灵岩山寺绕回去,出口处还是灵岩山寺的范围。石畔的树上挂满了红绸,可能是信众系的。
塔院松风送落霞,琴台犹见旧时华。
馆娃宫里吴王醉,西子昔年曾浣花。
——七绝
自驾游:苏州灵岩山
2月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