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轴线,镇守北京南:永定门外元代“燕墩”游记(32图)

前言

作为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名胜古迹众多,许多老北京人都能对它们如数家珍。但是你知道吗?在永定门外,有一座元代燕墩,估计大多数北京人都不知道它的历史,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那么,这座燕墩究竟在哪里,长成什么样,又是做什么用的呢?在7月1号这天清晨,小编带着相机游历了这座独特的文物古迹,以及它所在的燕墩公园。前后历时一个半小时,总共拍摄了237张照片。下面这32张照片,就是从中精选出来的。下面,就请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来一次“燕墩之旅”吧。

【图1】燕墩地处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外大街,交通十分便利。乘坐地铁可以在永定门站A口出。图为尚未开通的永定门地铁站B口,燕墩公园就在其北侧。

【图2】绿树掩映中的燕墩公园入口,是否有曲径通幽之感?

【图3】“燕墩公园”四个大字立于古色古香的木栅栏上,下面是绽放的蒲公英。

【图4】“燕墩公园”四字旁边的图案,应该是这座公园的标志。上半部是云纹图案环绕下的燕墩形象,下半部是古体“燕墩”二字。整个设计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图5】上了台阶,拐过弯来,就能看到公园的真正入口了。

【图6】公园门口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燕墩公园的简介。中间那“斜贯全图”的一抹绿色,就是这个公园的地形图。没错儿,与常见的圆形或方形公园不同,这个公园沿路而建,就是一个长条形。当你漫步其中的时候,这样的形状,给你的感觉,可能会有那么一点不同。

【图7】公园的入口不太起眼儿。入口处悬挂着的这一幅关于疫情防控的标语,提醒着我们,与疫情的这场斗争仍在继续。

【图8】公园入口处贴着一幅“游园须知”,主要包括四点:要戴口罩,要测体温,保持距离,禁止扎堆。

【图9】公园的开放时间是从早6点到晚10点。当时大概7点钟不到,值班的保安大叔负责而又礼貌地给量了体温,然后正式的游园终于开始了!

【图10】不管大小,好久没有逛公园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无处不在的绿色,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植物。

【图11】当然也少不了“万绿丛中一点红”。或许是“一片红”更为合适。

【图12】还有公园的标配:亭台楼阁,弯弯小径。

【图13】细小的鹅卵石铺就的河道,如逢大雨,想必这里便会绿波荡漾了。

【图14】进门右转,透过掩映的绿树,你望见那座传说中神秘的“燕墩”了吗?

【图15】来到“燕墩”正面的平台下。整座公园里,只有正对着“燕墩”下面的那一片地面的地砖,被铺成了这个样子。它们分居地面左右两侧,成对称排列,借用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盖房的“青瓦”所堆叠起来的形象,又是满满的中国风。

【图16】在那块儿地面的中间,地砖是这个样子的。在中国建筑里,这是罕见的不对称构图,或许是由于中国元素的缘故,依然满溢着古朴别致的美。

【图17】那燕墩究竟长成啥样?我们来抬头看。这就是燕墩全景。我们面向的是正东方。台阶之上,就是我们刚才所欣赏的那片独特的地砖。逆光,加上摄影技术处于“傻瓜”水平的缘故,导致我们的“主角”看得不是很清楚。

【图18】那我们来换个角度再看。这是燕墩的西南角,是不是有一点儿雄伟的感觉了?燕墩的底座边长约15米,台面边长约14米。从地面到台面高约9米。台顶四周原有1米高左右的女墙,后已毁灭于时间的长河里。

【图19】让我们再来到燕墩的正西面,于台下仰望,更可感其雄壮。斑驳砖墙,更显其沧桑。燕墩始建于元代。清代杨静山曾作《燕墩》诗一首,诗中有云:“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诗中的“丽正门”,就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宫门。

【图20】这是我后来出了公园,到马路对面,也就是从东向西所拍摄的燕墩之上的石碑全貌。右上角恰巧飞来一群飞鸟,给整张照片增添了几分生气。由于燕墩为栅栏所封闭,所以游人只能远远观之。台顶石碑高8米。下有束腰须弥座,雕有五层花纹。乾隆十八年(1753年),命人在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刻了《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碑文满汉双语合璧,均为乾隆皇帝亲笔所书。

【图21】让我们把镜头拉近,来欣赏一下石碑顶部精美的雕刻细节。石碑的碑顶有一石檐,檐下有石雕3层。碑顶为四角攒尖顶,四脊各有一龙。乾隆碑文每面均刻有汉字8行,为阴文楷书。其中《帝都篇》赞颂了北京作为都城险要、优越的地理位置。而《皇都篇》则介绍了北京城自唐虞(唐尧与虞舜)以来的历史沿革,和京城的繁华富庶景象。这两篇碑文,堪称是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北京篇”史记,对于了解乾隆皇帝的治国思想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图22】被现代建筑所包围的雄伟燕墩,更显其弥足珍贵。了解了燕墩的历史概况,那么问题来了,元代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座这样的墩台呢?

【图23】传说中,元大都(如今的北京城)的设计者刘秉忠对易经颇有研究。他当初在规划这座城市的时候,设计了五个风水镇物,分居城内五方,共同镇守这座城市,以保国泰民安。其中,东方属木,故在广渠门通惠河设置了一处神木厂作为木镇。西方属金,故在西直门建立大钟寺作为金镇。北方属水,故在北方颐和园设立昆明湖作为水镇。中方属土,在故宫后面人造景山作为土镇。那么南方呢?

【图24】南方属火,故在北京城中轴线正南面,永定门外大街的东西两侧各建了一座烽火台作为火镇。没错儿,这个燕墩原本是一对儿,而且原称“烟墩”,意思就是传递烽火的烽火台。后来人们取“燕京”中的“燕”,将“烟墩”改成了“燕墩”,更显其文雅与别致。东侧马路对面的那一座,后来被移到了首都博物馆的东侧安置。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得以用砖包砌。

【图25】1984年,燕墩被列为北京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站在燕墩北侧的铁路桥下,从燕墩北面向南望。可以看到燕墩四周已经被铁栅栏保护起来。过往行人只能隔栏相望。

【图26】这是燕墩的西北角,可见北侧砖墙上有一座红色木门,这里便是通往台顶的入口。北侧原本有石门两扇,后来在运动中一扇被毁。红色木门为1985年仿制。

【图27】近距离观察木门。由于长时间无人进入,地面的砖缝里已长起了青草。此外,燕墩的南北两侧还各有一根旗杆。看上去,旗杆的高度比碑顶还要高。

【图28】燕墩的东侧紧邻永定门外大街(也就是北京中轴线的一段),北侧有一座铁路桥。台下栅栏外的南北通道极其狭窄,仅能供一人通行。两人迎面相遇,需侧身相让方能通过。从台下向北望,可清晰地看到永定门。两者相距不过半里地。

【图29】这是在马路对面,也就是从东向西遥望燕墩。在清朝时,燕墩被誉为'石幢燕墩',是民间“燕京八景”之一。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燕墩也和中轴线上其他重要的历史遗迹一起参与其中,被列为申遗项目中的重要历史遗产。

【图30】2019年9月,新建成的燕墩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燕墩被纳入其中,并成为了公园内的地标性建筑。图为公园内的喷淋系统正在浇灌着里面的花草。刻有《燕墩简介》的石碑,也沐浴在水花中。

【图31】燕墩公园东西全长570米,占地1.9公顷。与其他大公园相比,这座公园堪称“袖珍”。但因燕墩的存在,使这座公园到处洋溢着浓重的历史人文气息。图为公园内设计独特的指路标识。古体的“燕”分外醒目,上下所露出的,都是真实的原木。

【图32】公园内的指示牌,镂空雕刻而成的古体“燕墩”二字。在旧中国,燕墩周围被一大片平房所围绕,甚至垃圾遍地。再加上它本身只是一座石台,对于不喜欢探究古迹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的人来说,燕墩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所以长久以来,即便是许多地道的北京人,也只知道有永定门,而不知道有燕墩。如今,燕墩日月换新天,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你想来亲眼看一看吗?(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