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土壤类型界线图——水库上层台地景观碳酸钙有无的突变

自然界的土壤总是能给予土壤科学研究者们惊喜,空间的变异性有时候会突兀地展示于人们的眼前,虽在意料之外但又是在情理之中。
2021年9月21日,李德成老师带领我们开始了平安-西宁-湟中研究区云谷川水库一带的土壤调查,此前两天在研究区西部(平安)和中部(西宁)的调查已告诉我们这一区域内大多数地方都被较厚的黄土覆盖,可以说这里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延伸。“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将平安—湟中—西宁地区的土壤大多划分为栗钙土、灰钙土、黑钙土、暗栗钙土和淡栗钙土(发生分类),沿途我们通过滴稀盐酸也确实发现土壤具有强烈的石灰反应,表明了碳酸钙在这片区域土壤中的普遍存在。
21日这一天水库下游的考察依然如此,但当我们的科考车进入水库上游时,土壤的石灰反应却突然消失了。

图1   水库上层台地景观

实地观察发现,这一山谷东侧直接与山体相连,山坡上植被虽然茂盛,但土壤却非常少,也没有石灰反应其下面的基岩富含石英,也没有石灰反应(图2)。经过检索,山上山谷东侧的土壤被划分为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

而在山谷西侧,山谷边的一级阶地处,土壤较厚,但同样没有石灰反应,且有较多的铁锰斑纹,为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加之土体上部颜色偏黑,颜色和厚度上均可满足暗沃表层的定义,因此被划定为普通暗色潮湿雏形土。与一级阶地紧挨的是台地,土壤深厚,依旧为偏黑,具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但没有石灰反应,因此划分为普通暗厚干润均腐土。台地之上的山上,则随坡度的陡缓,土体堆积的厚度不同,分布着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和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均无石灰反应)。

图2 山谷两边山上裸露的岩石(富含石英,无石灰反应)

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掉头回来再仔细观察了相距不到1千米的下游水库周边地区,那里山上和山下均清晰分布着厚厚的黄土(图3),且多被开垦为耕地,主要种青稞、小麦和油菜。河漫滩及阶地上土壤的石灰反应强烈,土体中可见铁锰斑纹,具有淡薄表层,属于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而四周的坡地上,下部土体为黄白色,石灰反应比上部更为强烈,我们划分为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树林茂密的地方,土壤没有石灰反应,上部土体偏黑,观察发现其具有暗沃表层,但黑色的土体厚度约在30cm左右,之下为黄色土体,应不符合均腐殖质特性,故划分为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图4)。

图3 水库下游黄土断面

图4  水库周边景观

上下游土壤石灰性的差异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与讨论,认为这里的土壤物质来源应该都是黄土,但由于水分和植被覆盖的差异,导致了土壤石灰反应的有无,进而影响到土壤类型的归属。
水库周边自然植被(林地)覆盖的差异应该是阴阳坡长期水热条件不一致,导致阳坡一侧的植被明显少于阴坡,在这样环境的长期影响下,阴坡自然植被茂盛,黄土被固定了下来,但由于水分条件较好,土壤中的碳酸钙基本流失殆尽,因此也就没有了石灰反应,土壤类型一般为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如水库及其上游山谷的西侧山坡下部)、普通暗色潮湿雏形土和普通暗厚干润均腐土(如水库上游山谷东侧的阶地和台地处)。阳坡山上植被少,土壤易被侵蚀,恶性循环后就只剩下了薄薄的表层,之下变为基岩,薄薄的表层,形成了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水库上游的山坡上部)。水库下游的土壤虽然也受雨水淋失,但厚厚的黄土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导致其一直有石灰反应,因此土壤类型主要为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水库两边山坡上)和石灰淡色潮湿新成土(上游紧挨水库的沟谷边阶地上)。云谷川水库附近土壤类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干旱地区,坡向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其实具有普遍性。

图5 云谷川水库附近土壤类型简易示意图

土壤地理研究需要有实地调查作为基础,有趣也枯燥,简单又困难,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相近事物相似”这一地理学第一定律有时候会失灵,空间异质性在土壤类型的变化中处处体现,或许这正是地理学第三定律所要描述的,也正是需要土壤人去探索的。

END

责任编辑:郝芮

土壤时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