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遗忘,一边怀念
曾经无数次的希望,火车就这样无休止的开下去,没有终点。自己坐在火车上没有目的地。其实,那时没有见过火车,更多的是公共汽车。读书时代,每次放假一回家坐上车,就希望这辆车一直不停,永远开下去多好。
仔细去想,青春的时光或许太过美丽,大家不愿去改变,懒得去面对变化,没有能力去面对变化。大抵就像鸵鸟看风沙来了,就把头埋进沙子里一样。这样看,也是自己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如果现在,世界就此定格,你喜欢吗?
我觉得不行。此时,我们的父母、孩子,都不在身边,我会很牵挂他们的。如果只有自己的小家,那是不完整的。
喜欢骑行,有了单车以后,完全找到了追风的感觉。我没有过追风的少年时代,但是,追风的潇洒似乎只和少年沾边。可,骑上自行车的感觉就会有追风的真实感。
二十六年前的骑行还在记忆里。我和姜楼的一个同学骑自行车由学校回家,她比我近二十里路。在大堤上走会也不知道是不是近一些,有多少里路。没有累的记忆,只有大风、出汗、挑战和快乐。
台前的金堤很美,很有风,尤其是春末夏初季节。黄昏,夕阳照耀下,大堤的一侧披一层金色。暖风吹动婀娜柔柳,柔梢拂动,额上的乱发惹得脸颊痒痒的,那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就此打住,世界就此定格,让自己永远沉浸在美景中。后来,无数次沐浴过这样的暖风,不止金堤有,每一次,都像春风沉醉的晚上,都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现代文学没有学好,但是郁达夫和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名字记得很清楚。无数次的美没有让我有让时间停止的想法,是知道不会出现,理性了,还是没有了只想自己的自私想法?
很想学校,虽然师范都已不存在,可是听说会议室还在。我们的绒花树、核桃树还在吗,那棵一人都抱不过来的绒花树,它的苍劲的树根外露,我曾经坐在树根上照过相呢?我的木槿花,快到花期了,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些大树真不该伐掉,它是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标志。每到一处高校,我总是去寻找那些合抱不过来的粗树,它的古老粗壮似乎就是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标志。
好几次计划都没有成行!
忽然又想到梁山,清明计划踏青时,梁山因为路远被否定了。听说现在变化很大,和1988年去时相比,怎么样了呢?
年轻时总希望世界就此定格,中年没有了这种想法,所有的幻想都如浓雾般散去,露出了真实的狰狞。中年的我们不得不在生活的挣扎中“享受”,在享受着生命的一切恩赐。真的应了蒋捷那句诗“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2014年的一篇旧文,师范和梁山都如愿复习过了,去了才感觉:相见不如怀念。
自从去过母校旧址,看到崭新的高楼和破败的地基瓦砾,和我心中的老学校完全不对等之后,我再也不想去拜访母校,真真像同学说的,相见不如怀念。物非人非的地方,和我,真真是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了。
连这点回忆也被我的急性子抹杀了,毕业季,我还有什么?
学校的老样子总容易被我最近看到的糟糕所代替,这些印象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抹去。我相信总会有新近看到的先忘记,老印象铭心刻骨,因为越是年轻时的记忆越是难忘,而中年的记忆总是短暂的。
这样,倒也欣慰一些。
当我骑着单车奔向目的地时,我是很自豪的,我相信对我来说,这是最远的一次独行,是一次探险。如果放在这几天,我是没法到达了。体能这一块,那一天就有些透支,可我不能停在半路上,必须回到家 。
北台的村子全部变了,多了一条大路,再也找不到从前的一丁点印象。狗也很少了,估计,北台现在应该也没有当年如银的月光了。
汽车站三个字似乎还是以前的,邮局还是地势低洼。
以前熟悉的布摊子全部变成了家纺,少数还是布店。
只有上堤的石板路没有变,他不知承载过多少年的多少车辆和行人,今天依然默默的任人们践踏 和车轮碾过,只是他应该比以前更滑了,更亮了。
金堤也不像以前了,记得越野赛时不是这个样子。
总之,物非人非。
唯一很享受的是在位山到陈店的一段路,是沿着引黄的人工河的一条林荫路,那是我所有骑行中最美的,最惬意的一条路。车辆几乎没有,行人两两三三,老百姓缓慢的生活方式从走路就能看出来。骑到这里,你没有赶路的意思,完全是享受,享受自然给偏远地方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