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二 。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意欲并吞诸蕃",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死伤众多,终于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
战争背景
土司制度到明末清初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西南少数民
大小金川之战
战争过程
折叠第一次平金川
乾隆十一年(1746
傅恒
折叠再平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再次发动反清斗争,乾隆帝命温福、桂林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炉(今四川康定)攻小金川。索诺木派兵助僧格桑抗击清军。
三十七年五月,桂林兵败被黜,乾隆帝以阿桂代桂林。十二月,清军攻占小金川美诺官寨,僧格桑奔大金川。次年六月,小金川藏族反攻清军,收复美诺,清军死三千人,主帅温福战死。时乾隆帝在热河,闻报后,决定以阿桂为定西将军,加派健锐营、火器营兵两千、黑龙江及吉林兵两千入川增援。十月,复攻占美诺。清军第二次征伐金川以来,受到当地藏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深陷重围,屡遭失败。乾隆帝恼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讨平小金川后,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 为抵抗清军的进犯,大金川增垒设险,严阵以待,其防守远较小金川为严密,坚持斗争长达两年,终以众寡不敌而失败。四十年七月,索诺木鸩杀僧格桑,献尸请降,不准。八月,清军攻破大金川勒乌围官寨。次年正月,复攻破索诺木最后据守的堡寨噶尔崖,索诺木出降。
清军第二次出兵大、小金川,历时五年,耗费白银七千万两,官兵死伤数以万计。事平后,清朝在大、小金川设立懋功、章谷、抚边、绥靖、崇化等五屯,驻军屯垦,以防再次发生反抗事件。
战争结果
经过大小金川之役,此后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边疆和内陆的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影响
在这些平定叛乱、维护大一统国家的战争中,平定新疆准噶尔和回疆的战争,
平定大小金川之役的阿桂
比较一下这三次大的平乱战争,大小金川之战实在是得不偿失,这其中一定有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北京西山圆形城堡,是乾隆皇帝专门为征讨大小金川而修筑的模拟战场。八旗军中的精壮将士二千余人组成的一支特种部队"健锐云梯营",日夜在此演习山地战和攻坚战。这里就是乾隆团城演武厅。
相关评价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中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争对清朝政府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安全,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虽然战争给大、小金川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给嘉绒西藏带来了痛苦,但是,战后,乾隆皇帝在嘉绒西藏实行的一系列积极的经营措施,对金川地区,乃至嘉绒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嘉绒西藏的民族融合和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大小金川之役的结束标志着从明中期开始的"改土归流"政策终于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明清两代耗费200年付出惨烈代价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使得中原王朝在南方的经营终于取得了成功,基本划定了今日中国的南方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