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并不知名,但写了唐朝灭亡,给当时诗人带来了什么感受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这个存在了290年的王朝,曾经有无数的盛唐风华,但是它的灭亡,却是毫无尊严。地方军阀朱温接连杀了唐绍宗和唐哀帝,建立了后梁,大唐王朝就这样烟消云散。 这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虽然很早人们就预料,晚唐社会混乱,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真的等到王朝忽然倒塌的时候,每一个人心中却又充满着无限的哀伤。一个唐代诗人的一首古诗就是如此。虽然写于最美的季节,其中却有着最无法抹去的伤感。
编辑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这就是唐代诗人韩偓《三月》,韩偓是前朝非常著名的重臣。后来受到朝廷的排挤,流落民间。此时看到了唐王朝轰然倒塌,十分悲苦。在这一个本应该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写出了这首名为三月的唐诗。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辛夷花刚刚凋谢,桃花也即将开放,这里是最美的早春季节。每天三月三都有踏青的传统,一直到还是大好的春光,最为美丽也最为动人。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一年四季,农历三月的日子是最为美好的;一生当中,少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过春天每年都有,但是人的少年过去再也找不回来。 诗歌的前两句,写春光明媚和时光短促。看上去寓意也只不过是让人们更多的珍惜时间,并没有太多的新意。
但是这所要表达的重点在于后面的两句。“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这两句唐诗有着时空转变。前一句写自己流落福建,天天看得到江流入海。而此时他的故乡也就是长安城,已经春草连天。“魂断”显然指的唐朝灭亡。 本来王朝应该是欣欣向荣积极发展,但是如今经历了战乱和灭,所有珍贵的一切都生出了春草,只剩下满目疮夷。 而这种愁苦也是诗人最难以忍受的,萦绕在心头无法消除,“须就邻家瓮底眠”,只能借酒浇愁烂醉而眠。
古诗写的是三月的春天,但字里行间渗透的都是国破家亡的伤痛。我们看得到很多诗人写出大唐即将覆亡的诗歌,但那时唐朝终究还没有灭亡。韩偓这首唐诗,直接写记录了唐王朝灭亡之后士大夫心中之感,带我们更为清楚的感知,唐朝灭亡带给他们心灵上的冲击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