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起书影音 @ 别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陆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 豆瓣读书 《面纱》 毛姆
毛姆的书里,男主角总是非常没有良心。
比如《月亮与六便士》里,男主一声不响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就因为他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想画画。他睡了救命恩人的妻子,却在受到指责的时候一脸不耐烦,“她想跟我睡,我就跟她睡了。不要拦着我画画。”
比如《刀锋》里,男主总是带着一脸轻快的笑容,在女友和家人拼命为他找寻工作和未来的时候,无所谓地耸耸肩,“谢谢你们,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不想做正经事……我就想到处晃膀子。”
到了《面纱》这里,我以为他终于转性,想要好好讲个爱情故事。因为电影版里,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男主角,面色阴郁话语冷峭却依然掩盖不住眼底的脉脉深情。而电影海报中,女主轻轻靠在男主的肩膀上,眼睫低垂表情温柔,也是暗合了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最后的理解和动情。
后来看了书才发现,哦,毛姆还是那个尖酸刻薄的毛姆,电影中的两心相映不过是导演的私心改编罢了。只不过,这一次的故事里,没良心的变成女主角了。
书中有一段男主角的告白,经常在书评中被提起,“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而在我看来,书中没有明白写出来的,却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女主角的告白,“我知道你理智、聪明、充满正义感,然而我不爱你。我知道你的理想、你的抱负,你谦虚、低调,然而我不爱你。我知道你拥有一流人品,然而我不爱你。”
为何男主的告白被冠以深情,而女主的告白却无法被接受呢?以致于拍摄电影版的导演,拍着拍着,觉得如果结局女主竟然没有爱上男主就人神共愤了呢?
为何“爱”一定值得被称颂,而“不爱”一定值得被谴责了呢?
我总在想,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毛姆。
他作品中的配角,身上带着各种各样的人性,平凡得特别让人容易产生共情。在毛姆的笔下,愚蠢、贪婪、怨恨、嫉妒、势利,所有所谓的劣根性,并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我是一个有性格弱点的人,这个事实就像我秃顶或者我脸上长了颗痦子一样稀松平常。如果社会道德本就源自于无数的个人道德,那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根本也是一场笑话罢了。
唯一值得谴责的,是装模作样,假扮你不是的样子。所以他作品中的主角,总是说实话。说实话的人,总叫人觉得没良心。而这种没良心,却是我们面上皱眉,心下艳羡所在。
如果自私不被谴责,我就不必假装慷慨。
如果愚蠢不被谴责,我就不必假装博学。
如果骄傲不被谴责,我就不必假装谦逊。
如果无情不被谴责,我就不必假装动心。
在毛姆的世界里,我可以坦然地做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法律之外,人情之间。所谓的“社会道德”四个字又压迫着多少人呢?
回到《面纱》这本书,故事的结局是男主在为当地人治疗瘟疫的过程中感染去世。
电影版中,男主死之前,说的是“原谅我……”女主握住他的手,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而书中,男主唯一的遗言,却是一句没头没脑的,“死的却是狗。”
这句话出自英国的一首诗中典故,大意是有人收留一条狗,后来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大家都认为那个人会死,最终死的却是狗。
翻译过来,是男主临死都不原谅的怨言,“我把你带到这个瘟疫横行的地方,是希望你会死掉。结果死的却是我。”
我爱你是真的,我恨你也是真的。
有时我透过书,可以看到毛姆漫不经心的样子,“恩,我们来玩个游戏,如果你揭开我的面纱,我就只说真话。”
我面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于是他轻笑了一声,转过头去,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