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寒露、霜降】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珍贵)
九月事宜
《孝经纬》载:秋分后十五天,是寒露。时令进入寒露后,天气就慢慢凉了起来,而引起渐长,万物趋向收藏,露水也因气温的不断下降呈凝结状态。又再过十五日就到了霜降,此时,受不断的下降的气温的影响,露水已凝结为霜。
夏小正说:“九月纳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到了九月以后,人就要开始家穿衣服了。
《提要》称九月为霜月、菊月、暮秋、末秋、慕商、季商、眇秋、霜辰、授衣、 九月天道南行,作事、出行都宜往南,吉,不可择戌日,用则犯月建,百事不利。 《风土记》载:九月九日,采注意插头发,既避恶气,又御寒。
又载:九月二十日,宜斋戒沐浴(素食、节欲、洗澡)。此日几名是洗澡,可避冰灾。二十日,烧枸杞水洗澡,可使人光泽不老。二十八日也宜洗澡。
二十一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
《千金月令》载:几月宜服地黄汤。其法:将地黄洗干净,宜竹刀切作薄片,晒干。用时,先以火焙,为末,研细,冲水服。
《四时纂要》载:九月,将枸杞子浸酒,服了令人耐老。
《病仙方》载:修长生的人,最效莫于豨莶草。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治。 《圣惠方》载:将甘菊花晒干,取三升,入糯米一斗,蒸熟,菊花拌匀,按常法酿酒,可多用细面曲。酒熟后,饮一小杯可治头风眩晕等症。
《云笈七签》载:九月采白术,蒸九次,曝九次,干后为末,每日服三次,可益寿延年。
九月采甘菊、茯苓、松柏脂,丸服,使人耐老。
《纂要》载:九月宜合三勒浆(过了九月则效果不佳了)。其法:用诃梨勒、毘犁勒、庵摩勒三味和核,捣如麻豆大。用三两,再用蜜一斗,以新汲水二斗调匀,导入瓮中,便下三勒熟搅,密封三四日后,开瓮,再搅,候发,密封,共三十天方成,味极美。可消食,下气。 《西京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吃糕点,饮菊花酒,可令人寿长。
《本草》载:九月采太乙余粮,久服不肌,轻身,耐寒暑。
《吕公记》载: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于女子额上,祝说:“愿儿百事俱高。祝三声,子女可获吉。
又载:九日可造迎凉脯、羊肝脯,佩瘿木符。
《千金方》载:九月内,于戌地开坎,深二三尺,埋炭五斤,再覆以土。因戊为火之墓地,此举以禳火灾。
《真诰》载:九月十六日宜拔白发,永不复生。
《太清草木方》载:九月九日采黄花与茯苓服食,可延年。
九月事忌
《千金月令》载:九月不可食脾(因九月土旺在脾)
《云笈七签》载:九月,饮食上要少吃生冷以防痢疾。九月不可食新姜,食则成痼疾,不可食小蒜,食则伤神损寿,魂魄不安,不可食蓼子,不可以猪肝与饴同食,否则至冬成嗽病,且经年不瘥(不愈);不可食山鸡肉,否则损人神气。不可多食鸡肉,否则令人魂魄不安。九月九日,不可起动床席,应修“延算斋”。
《月令》载:九月不可食狗肉,否则伤人神气,不可食霜下之瓜,否则冬发翻胃,不可食葵菜,食则食不消化。
《云笈七签》载:九月十八日忌远行。
《杨公忌》载:九月二十七日不宜探望病人。
九月修养秘法
时令进入九月之后,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不可犯朗风,宜节约生冷,以防疬病。二十八日,阳气未伏阴气既衰,宜进补养之药以生气。九月卦位在剥。剥者,落也,阴道将旺,阳道衰弱,当固精敛神。载热体中,申时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刻,坐卧宜于向西南方。
孙思邈说: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以伤孔隙。饮食上,宜减苦味,增咸味,以达到补肝宜肾,助脾资胃的目的。
附:观察肺脏之病的方法
肺热的表现是:右边脸颊发红,肺有病,则面容发白,毛发枯槁,喘咳气逆,胸背四肢烦痛,或做梦与异性交女媾,或梦见花幡、衣甲、日月、云鹤、贵人相临。肺虚,则气短,不能调息:肺燥则喉干,肺有风,则多汗、畏风,咳如气喘,早上起来还好,晚上却更佳难以支持。病气上逆之后,应马上进苦味之食物以泄之。肺恶寒,肺有病则忌食寒物。肺有病,则难闻香臭,鼻生息肉,或生疥疮,皮肤燥养,气盛咳逆,唾吐脓血,宜服排风散。
秋季宜用秘方
七宝丹 久治患泻痢。久治不愈者服之即愈。老年人反脾泄滑,正宜服七宝丹。
附子(童便和黄泥炮,五钱) 当归(一两) 干姜(五钱)
吴茱萸 厚朴(姜汁,炒) 花椒(各三钱) 舶上硫磺(八钱)
上七味为末,以米醋和成两团,以白面和作外衣,裹药在内,如烧饼包糖一般。用
文武火煅面,熟后,去绵,捣为末,入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治各种痢泻,以米汤
下二十丸,空心服,午再服。如治气痛不消,则以姜盐汤送服。 摄脾丸 秋季脏腑虚冷,泄泻不足。
木香 诃子(炮去核) 厚朴(生姜汁炒) 五倍子(微炒) 白术(土炒)
以上各等分,为末,煮粟米饭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次服十丸,米汤送下。 威灵仙丸 治老年、壮年之肺气壅滞,涎嗽间作,胃脘痰塞,痞闷不快。
龙脑薄荷(一两)威灵仙(洗去土,焙,用四两)
皂角(一斤,不被蛀过的肥大个,用河水浸洗,去黑皮,置砂器中)三味为丸,
桐子大。每次服三十丸,临睡时以生姜汤喝下。
保救丹 治秋后发嗽,远年冷嗽,遇秋复发,以及劳嗽痰壅。
蛤蚧(一个,男取雄,腰上一截,女用雌,腰下一截) 地黄(熟烂如饴,一钱)
半夏(三钱,水煮去内白) 皂角(不蛀的,酥炙,去黑皮,用二片)
丁香(三钱) 杏仁(二钱,童便浸一昼夜,去皮尖,入蜜炒黄) 五味子(二钱)
上七味为末,做成蜜丸,丸如桐子大。每次服五丸,饭前服,姜汤下。 二仁膏 治老二膈滞病,咳嗽痰多。(又名生姜汤)
杏仁(四两,去皮尖) 桃仁(五钱) 甘草(一钱) 盐(五钱)
生姜(六两,去皮,切)
将二位同姜以湿纸裹包研细,入甘草与盐,用开水点服。
癞,气满咳嗽,气唾稠酽。 排风散 治皮肤疮癣疥
丹参(五分) 防风(三钱) 天麻(六钱) 天雄(三钱炮)秦艽(三钱)
山茱萸(三钱) 羌活(三钱) 沙参(二钱) 虎骨(酥炙五钱)
山药(五钱) 人参(三钱)
上为末,饭前米汤调服三钱,做成药丸亦可。
附:太上肘后玉经二方
风后四扇散 五灵指(三两,延年益命) 仙灵皮(三两,强筋骨)
松脂(三两,去风痫) 泽泻(二两,强肾) 白术(二两,益气力)
干姜(二两,益气) 生地黄(五两,补髓血) 石菖蒲(三两,益心神)
肉桂(二两,补不足) 云母粉(三两,长肌肥白)
上十味如法捣洗,炼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日服三四十丸。 夏姬杏金丹 杏子六斗,煮滚三四沸,取出杏子,用手或棍捶去杏皮再大煮一阵,漉起, 去核,的清汁若干。将铁锅放糠火上,以羊脂油四斤,入锅中,令溶尽为止。再下杏于锅中,糠火不断,三四日药成,有如金光五彩之色。每次课服一二匙。可变老成少,颜色美好。夏姬服之成仙。
附二:黄帝秋季所服奇方
黄帝问歧伯,秋天服什么药好呢,歧伯说:当服补肾茯苓丸。补肾茯苓丸主治肾虚冷,五张内伤,头重脚轻皮肤躁痒,腰背疼痛,心胃咳逆,口干舌燥,痰涎流溢,噩梦遗精,尿血滴沥,小腹偏急,阴囊温痒,喘逆上壅,转侧困难,心常惊悸,目视茫茫,饮食无味,日渐赢瘦。医不能治者,此方奇效。
茯苓(一两) 防风(六钱) 白术(一两) 细辛(三钱) 山药(一两) 泽泻(四钱)
(五钱) 独活(五钱) 芍药(一两) 丹参(五钱) 附子(炮、便制五钱) 紫菀
桂(五钱) 干姜(三钱)牛膝(五钱) 黄芪(一两) 苦参(三钱) 山茱萸(肉,五钱) 上为末,入蜜为丸,丸如桐子大。开始时每次服七丸,日服三次。
秋季救命消息
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盛,肺味应辛,辛属金,金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所以进入秋天之后,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秋三月不宜宣泄、不宜发汗,否则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若患泄泻痢疾,可服中药以助阳气,患积劳、五痔的人,不宜吃自死的牛肉、生鲙、鸡、猪、浊酒及难消之物以及生菜、瓜果、酢酱之类。
《千金方》载:秋天服一二剂黄芪丸,则百病不生。
《金匮要略》载:三秋不可食动物之肺。
《四时纂要》载:立秋后,宜服张仲景八味地黄丸,可治男女虚弱百疾,久服能身轻不老。 熟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茯苓(二两) 牡丹皮(二两) 泽泻(二两) 肉桂(一两) 附子(一两,童便炮制) 山茱萸(四两,开水泡五遍) 上为细末,入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时用酒送服二十丸,或盐水送服。如稍觉热,可服凉剂一二贴以温之。
《云笈七签》载:秋天宜冻足冻脑,睡时头部宜朝西方。
《养生论》载:夏末初秋,热气难当,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五脏俞、穴皆会于背,如今人扇风,或夜露手足,这都是造成中风的原因,如觉得有病,当宜服八味地黄丸。大能补理脏腑,御邪(忌三白,恐冲药性)
《本草》上载:入秋后,小腹常发冷的人,可用年代久远的窑砖煮汁热服,再用热转熨肚三五度,病即愈。
《书》载:秋气干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不要吃太冷的食品,不要过早的穿上冬天的衣服。 立秋日不宜洗澡,否则令人皮肤粗糙,生出一身9白屑。
八月十五后,天气稍寒,即用微火暖足。
《养生书》载:秋谷初成,不宜让老人吃,否则易发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