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怨原生家庭,本质上是在抱怨什么?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10月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这本书是由有20年企业心理咨询经验的大野萌子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家长跟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是什么?”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很高,但是,期望越高,就越难做到默默地守护和等待,所以,鸡零狗碎是大多数家庭的日常情况。
他们总是急于去吩咐孩子做这做那。而孩子则会在这种指责和催促中,滋生逆反心理。
还是那句话,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从一出生就是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他的未来要服务于社会,要服务于国家,而不只是服从于一个小家。
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尤其在沟通中,你必须注意自己的措辞,充分尊重孩子,他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催促

想象一个场景。
你正准备出门,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不听话,很多家长就会感到很急躁,命令孩子说:“你赶紧!”“快点快点!”“你再不走,妈妈就自己走了!”
家长的烦躁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命令的语气其实非常不负责任。
如果你要出门办急事,你为什么不提前规划好时间呢?
如果时间来不及,你为什么不把前面的事安排在其他时间呢?
如果你想让孩子快点出门,你为什么不帮助他一起弄呢?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非得在这一时三刻吗?
你觉得穿衣服、穿鞋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是习惯性的下意识动作,而孩子却得先思考每一步的步骤,然后还得尝试。结果在你的催促下,鞋穿反了,裤子穿倒了,反而更乱了。
你说是怨你自己,还是怨别人呢?
当然是怨你了。
向孩子做出指示的时候,要尽量具体一些,这样才叫引导孩子。

『拒绝

大街上,你经常会看到,孩子为了要个东西满地打滚。
这些孩子喜欢向家长撒娇,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反复恳求,甚至任性地哭闹。
尤其是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而父母这边呢?拒绝的方式也很简单“不行”“不可以”。
当然,如果是想要提醒孩子注意危险的话,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去危险的地方”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如果无论孩子说什么,你都用“不行不行”来否决的话,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对家长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比如,只要事先跟孩子约好“玩具只有在过生日和圣诞节的时候才能买”,即使孩子在其他时候提出想要玩具,也可以说服孩子“等过生日的时候就会给你买”。
划分好界限,提前说好规则,让孩子了解规则的作用和自己的权限范围,他哭闹的冲动就会小很多。

『要求

父母在管理孩子时,总是说:“好好做”“好好学”“好好走路”。
可是,什么是“好好”?
对孩子来说,听到这种含糊不清的指令,只会让人摸不到头脑。
即便你说得再大声,使用这种意义暧昧的词语,也很难让孩子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要求孩子时,你最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词,向孩子做出具体的指示。
比如,在商场乱跑时,你不要说“好好走路”,而要说“挺直腰板”。
或者,如果你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时不要乱动,最好把话说得具体一些,比如“坐着的时候把膝盖并拢,五分钟内不要讲话”。
管理孩子就像管理员工,你说得越模糊,对方就越不能理解你要做什么。而这时候,你还要埋怨对方的话,你说是谁的问题?
总结一下,家长就是孩子的管理员。现场出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管理问题。作为家庭的管理者,你起码得了解一点管理技巧,再发号施令。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是每一对父母的天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