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佩:消失的老北京南城旧影

张海佩

张海佩,独立报道摄影师及摄影策展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北京广角摄影学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专业(文学、管理学双学士)并获“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深造、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影像视觉研究方向)。

作为影像视觉艺术家,其创作立足于以影像的方式、方法探索城市发展及城市人生存状态构成的二元对立冲突中反映出的社会学、经济学相关课题。2011年于 “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旅行者”中文版《时尚旅游》签约摄影师选拔赛中入围全国10强。客座首都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讲授《影视广告创作》、《摄影摄像技术》等课程。

长期在《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中国摄影报》、新华社《摄影世界》、《摄影与摄像》、《新京报》等知名大众媒体及专业媒体发表摄影作品及专栏文章。作为策展人策划并组织了多次包括解海龙(希望工程《大眼睛》)、卢广(中国唯一“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得主)等诸多世界著名摄影师个展在内的主题影展。


张海佩 | 消失的老北京南城旧影

2003年,利用非典学校停摆期间,我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十年前搬离的前门胡同地区,想看看她是否如儿时美好依然。眼前的场景让我目瞪口呆:推土机和拆迁队进驻了曾经熟悉的院落,原本宁静的胡同到处是建筑机械的轰鸣喧嚣。

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街巷被五颜六色贴着拆迁公告的铁板切割得光怪陆离。“我竟然在自己家里迷了路”——这是当时我脑海里最深刻的感慨。从彼时开始,我就认定,自己和生养自己的故乡北京南城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这一变革为北京城市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深远......

西湖营胡同·门钹上的树影婆娑

西湖营胡同,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北起小江胡同,南至珠市口东大街。长174米,宽4.5米。清代在前门泄水河西有驻军的营地,故称“西河营”,后称西湖营。民国《最新北平全市详图》上有西湖营地名。此地在清末民初时是北京有名的“绣花大街”。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侵略者在北京东交民巷取得驻军权。这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丝绸刺绣极为喜爱,到处收买。因此,在西湖营街上办起了二十来家专卖丝绸刺绣的洋行,以顾绣、礼服为主的元隆顾绣店等上等铺户就设在这里,人称绣花大街。此街鼎盛时期在民国期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逐渐衰落。1956年绣花街得店铺参加了公私合营,并店迁走。1965年定现名。

照片拍摄于2004年冬天的西湖营胡同某院落,次年夏天起,西湖营胡同及其相关四合院陆续全部拆除。

拆除前夕的大众剧场·鲜鱼口街

大众剧场,原为鲜鱼口街内的“天乐园”,是旧京著名戏园。《鲁迅日记》中提到的天乐园——“午后赴天乐园观旧剧,夜仍至广和楼观新剧”。其确切修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原在东城门外的精忠庙(清代梨园界聚会之所)内,有嘉庆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816年)所立的碑上刻了二十个剧场名称,其中已有天乐园其名。1916年8月底,田际云再此创办第一个女科班崇雅社。天乐园1920年改名华乐戏园,华乐戏院的演出一度场场爆满。新中国成立后华乐戏园更名为大众剧场, 1951年4月,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大众剧场举行建院庆典,将毛泽东给该院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陈列在剧场大厅。“文革”后,风雷京剧团在此首演禁锢已久的《玉堂春》,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87年,因建筑老化,不符合防火要求被停止使用。此后大众剧场变为歌舞厅、台球厅。

此图拍摄于2005年,鲜鱼口街拆迁前夕,覆盖在“大众剧场”招牌上的私建广告牌被全部拆除,大众剧场回光返照一般地,短暂地露出了真容,次年,大众剧场被拆除,结束了她近两个世纪的演出生涯。

拆除中的长巷头条湖北会馆·鲜鱼口街

湖北会馆,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记载,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巷头条13号,湖北会馆为小型四合院。现存院门及正房五间,倒座房五间,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均为合瓦硬山顶。清代建筑,保存尚好。然而,据报道某报记者近日到长巷头条探访,发现文献中记载着“保存尚好”的湖北会馆,现已不复存在。据当时媒体报道,湖北会馆全部拆除后,拟将其迁建至原址的北侧。

此图拍摄于2006年,拆除为一片废墟的长巷头条。临时堆砌的一面墙壁上标识牌上注明“崇文区普查等级文物,湖北会馆修缮工程”的字样。未拆除的一面老建筑残墙上留有著名艺术家张大力先生的涂鸦作品“对话与拆”。现在,化为一片瓦砾的湖北会馆的所在处已变成前门东侧路的一部分,拟迁建的湖北会馆不见踪迹,而改造后的前门大街,有专家认为,其历史文化积淀确实已经大打折扣。

拆除中的北京最后一座基督教救世军教堂·西兴隆街

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是一个于1865年成立,以军队形式作为其架构和行政方针,并以基督教作为信仰基本的国际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组织,以街头布道和慈善活动、社会服务著称。曾广泛活跃于北京地区的救世军南队创建于1918年7月27日。救世军南队(教堂)位于前门地区西兴隆街,坐北朝南,堂为二层整体呈扇面形,大门朝南,南门上方刻有“救世军”三字(三字在文革期间被毁),北门内有楼梯通往二楼凉台,楼梯旁边有铜扶手,是当年教堂的原物,多年来风吹雨淋一直保存完好,光亮如新。楼上楼下内均为宽条木地板,十分结实,唐山地震时,周围房屋多有损毁,而此楼丝不动,可见其结实程度。

2005年,前门地区危改启动,此后,这一坚固的建筑被挂上“告别危旧房,圆您安居梦的横幅”,开始逐步拆除。此图拍摄于2006年6月,一个多月以后,2006年7月27日,是基督教救世军东南队队部(教堂)成立88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早晨,位于西兴隆街的救世军东南队队部(教堂)被拆为平地。

拆除前夕的“義豊泰”布匹庄·布巷子

“義豊泰”布匹庄,位于布巷子20号,本身是挂牌保护院落,又是布巷子仅存的一座老楼、老字号“義豊泰”布匹庄。

关于这一建筑,著名文保学者曾一智女士在向有关部门提交的“前门地区部可移动文物”申请中写道:“应为布巷子仅存的保留真实性、完整性的历史信息的地标性建筑。” 该址为民国早期砖混结构重楼式建筑。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该建筑曾是外国租界的报刊仓库,存放中外报刊近30年。三十年代至建国前夕,经营布匹的“義豊泰”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号。在“義豊泰”上的墙体上,清晰地书写着文革时代的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是关于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历史物证。

此图拍摄于2006年6月。同年,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启动,在其后四年间,“義豊泰”布匹庄连同其周边分布在大江胡同、布巷子、新潮胡同、肉市胡同、前营胡同、后营胡同以及罗家井胡同等地的福德禅林、柳祖祠、台湾会馆、云间会馆、大聚恒染坊等珍贵反映了前门地区人文民生的珍贵历史遗存以及代表着四合院建筑美学精髓的保护院落大江胡同142号、144号、146号全部拆除,挖成深坑后,再在其上建成全新的仿古建筑。

拆除前的草场地区“如意门”门楼

草场三条至草场十条,是前门东片的主要胡同和居民区,这里胡同和院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肌理和风貌。这里的胡同都是从北向南,呈弧形延伸,似依河而建。前门地区院落以小院居多,建筑形态蕴含了老北京南城当年的市井风情。

此图拍摄于2007年10月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期间,这一门楼堪称四合院民居“如意门”式门楼形式的代表作。在这一年年底,草场片区被有关部门划定为“腾退改造恢复历史四合院原貌改造示范区”。此后,草场三到十条原有的胡同建筑被陆续全部拆除,改建为全部使用现代材料的建筑工艺的仿古建筑。

拆除中的书写着毛主席思想的门楼·后兵马街

在北京绵延二十年的拆迁中,并非存在意识形态特权。大量带有明显当代中国大陆主流意识形态符号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同样没有摆脱拆除的命运。

此图拍摄于2007年,门楼上书写的毛泽东思想,时至今日仍堪称组织行为及个人励志的精华语录。

拆除前夕的精美“五世同居”门墩·后兵马街31号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抱鼓是一个竖立着的鼓,在鼓面和鼓的侧面通常雕刻有各种吉祥纹样,图中所示的门墩吉祥纹样为“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除了在抱鼓上面雕刻有狮子图案,贯穿整个门墩外侧另雕刻有四只首尾相连的狮子浮雕。而整个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

此图拍摄于2007年,这一北京四合院门墩的代表作品在不久后被拆除。

拆除前的“拐弯抹角”式四合院·裘家街31号

“拐弯抹角”是胡同里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在旧时胡同间距狭窄,在有大型车辆行驶时,如果车辆内侧建筑转角是直角,则非常不方便实现转弯。因此人们在建筑四合院时会有意将处于街角的房间的角线抹去,改为砌为圆形转角。以方便大型车辆在胡同里通行。位于宣武区的裘家街31号的这一“拐弯抹角”四合院,堪称对这一充满了中世纪城市建筑智慧的建筑形式的教科书式的诠释。裘家街在四川营胡同以西,呈南北走向,北到西草厂街,南口拐入棉花头条,长280米,宽5.5米。明时此街北段称敖家街,因姓氏而得名。清代改称仇家街、裘家街,1965年定今名。街内曾有临川、雷阳、颍州诸会馆。街西13号曾是江西临川会馆。清代诗人、书法家龚自珍的老师李宗翰,史学家纪大奎、赵翼等都曾在此居住。

此图拍摄于2007年,在这之后不久,裘家街被陆续全部拆除。成为北京宣武门庄胜崇光百货身后的,北京著名烂尾项目“庄胜二期”拆迁废墟的一部分。

拆除中的米市胡同西洋楼建筑

米市胡同,位于北京宣武区东南部,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米市胡同形成于明朝,当时这里有米粮集市,形成街道,故而得名。延续至今。胡同43号是以前的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清以来在此居住许多官僚、文人。如王崇简、王熙、潘世恩、潘祖荫、曹秀先、任兰枝、徐宝善等。这里多会馆,尤以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24)的南海会馆著名。康有为长期在此居住,在七树堂策划维新变法。“五四”运动著名刊物《每周评论》编辑部设在六十四号,原安徽径县会馆的房舍。李大钊、陈独秀、张申府在这里编辑许多抨击时局的文章。这里的老字号老便宜坊焖炉烤鸭,闻名京城,顾客满堂。民国七年(1918)称冬之交李大钊邀请邓中夏、陈愚生、易克嶷、王光祈、毛泽东、赵世炎诸人来此议论少年中国学会,并欢送王光祈出国。在此留下足迹的还有吴虞、聂耳。聂耳几次到此为朋友饯行。曾经轰动京城的谭家莱现为北京饭店款待佳宾的名菜。其饭馆为四十七号。胡同南口有关帝庙。建于明永乐初年,后为民居。

此图拍摄于2008年1月,拍摄当时,这一北京“宣南文化”的地标性胡同绝大多数建筑已经化为瓦砾。

拆除前夕的清代国宾馆——“会同四译馆(华严庵)” · 南横东街131号

会同四译馆(华严庵),位于(北京宣武区)南横东街131号,是清代国宾馆之一。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五年(1800年)由于国内外交往频繁,内城馆舍紧张,将此地作为贡使来京下榻之地,曾接待过琉球、安南等国使臣。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514《礼部·朝贡·馆舍》载,乾隆十三年安南贡使到京就安置在横街馆内;此后,安南、琉球使臣主要在此居住。据专家考证,这里大殿雄伟,为明末清初风格,街门内原有一独立影壁。其中保留着一扇木制屏风,上面的雕刻为日式风格,可能是琉球贡使住在这里时留下的古迹。侧院里还保存着一个丹凤展翅图案的荷花水缸。琉球(今日本冲绳岛)与中国保持了长期友好而频繁的交往,安南(越南)后黎、西山两朝使臣在清中期多次派人进京,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其内部建筑华严庵是这一地区唯一的戗檐大殿,具有重要的建筑与历史双重意义,是北京惟一幸存的,具有255年历史的清代国宾馆,对越南历史意义非凡,为越南各种史书所记载,更是中越、中日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

此图拍摄于2008年1月,拍摄当时,这一北京“宣南文化”的地标性胡同绝大多数建筑已经化为乌有。

新中车行旧址· 西兴隆街199号

此图拍摄于2008年6月,西兴隆街199号新中车行。前店后宅,院落保持原貌。西兴隆街在2005年启动拆迁以来,众多老店铺、民宅以及救世军东南队礼拜堂都已消失,新中车行已为现存稀有的老字号了,现仍为私产。

翻新之前的洪通杂货店· 延寿街63号

洪通杂货店,是一家创世与民国时期的老牌杂货店,位于宣武琉璃厂和前门大栅栏附近的延寿街上,这家店至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的旧风貌。无论是卖的东西还是店面样式。特别是传统零售店“开张下板,打烊上板”的工作流程,如今看来已是如传统商业模式活化石一般的珍贵。图片中可以清楚地在窗板上看到正楷书写的,标示木板摆放位置的“中三、中四、北三、北四”等字样以及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手写“洪通”招牌。

此图拍摄于200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59周年国庆之际,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2012年,在前门西部地区改造工程中,翻盖为全新的仿古建筑,所有木板上的方位标示皆被新式油漆覆盖,手写“洪通”二字也被玻璃窗替代而不知所踪。

夜色中画上了“拆”字的挂牌保护院落·粉房琉璃街65号

粉房琉璃街位于宣武区东南部。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原称粉房刘家街。明初成街称粉房刘家街,当系做粉条的刘家住此。清初称粉坊街,清末改今名。

和这条胡同中的众多挂牌保护院落一样,粉房琉璃街64号的外墙上被用白色油漆写下了大大的拆字。

拆除接近尾声的北大吉巷

北大吉巷位于宣武区北部,东口儿在果子巷内路西,西口在米市胡同东侧,是一条东西向胡同。这条胡同由来已久,建于明代,属宣南坊,崇祯时称“打劫巷”,乾隆时曾更名“大街巷”。清末改称为“大吉巷”。上世纪60年代北京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在其南边的羊肉胡同改称“南大吉巷”,此巷在北所以就称之为“北大吉巷”了。北大吉巷以居住过多位梨园行和曲艺界名人而著称。有记载说此宅曾经是在京剧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四大须生之首余派老生余叔岩的房产。后万春之父名净李永利购得此宅与诸子及孙小春居内。文革初期李万春全家受迫害被赶出此宅,后留在内蒙古京剧团。后来小春盛故去,令人惋惜,是京剧界的极大损失。

图片拍摄于2010年3月,在北大吉巷拆迁接近尾声时,北京骤降大雪,让热火朝天的拆迁工地陷入了雪后迷思般的安静。

随墙门楼精美砖雕·长巷二条

长巷二条隶属于前门东南的长巷胡同地区,长巷地区由西向东次第排列一共有五条胡同(长巷头条、长巷二条、长巷三条、长巷四条及长巷五条)这一带的胡同都是在北京城少见的南北走向,而且长巷这五条胡同不是正南正北,它们呈扇面状往东南偏斜,最后在一个叫桥湾的地方汇合。走在这几条胡同里,渐渐地就把人带到东南。这种奇特的感觉,对于讲究正南正北的北京胡同而言,也是少有而奇特的。

此图拍摄于2011年,随着前门东部地区旧城改造工程的推进,长巷二条南部的建筑开始陆续拆除。位于胡同北部的这一精美随墙门楼虽然没有被拆毁,其砖雕却在这一时期遭到了原因不明的严重破坏(见图片左下角区域,砖雕剥落的痕迹)。

基督教宣讲堂砖木混合雕花护檐板·果子巷18号

果子巷:因有果子店铺而得名。明代即称今名。巷内各店铺以售卖干鲜果品为主,故称。1965年将驴驹胡同(又称骊珠胡同)并入。此巷北口路西,民国时期有南城劝学所,后改为南城模范宣讲所,即公共阅报社。其朝东、临街五通间,满是大格玻璃窗。“五四”时期常有革命青年利用此处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救国救民思想,抨击封建社会。如高君宇、邓中夏等。

图片中展示的精美砖木混合雕花护檐板隶属于果子巷18号(原59号)基督教布道所,该所系1946年11月自福长街二条迁来,杨承泽为该所宣教士。1958年基督徒会堂停止聚会后,杨承泽也归入三自爱国教会。图片拍摄于2012年,这一建筑连同果子巷周边所有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商铺式四合院古建全部拆除。

风再起时·长巷四条16号

长巷四条是坐落于前门繁华地区鲜鱼口地区长巷诸条其中之一。今长巷分头、二、三、四、五条。其中,前四条因横跨在鲜鱼口街上,故在清乾隆年间的地图上以鲜鱼口街为界,北边四条称为上头、二、三、四条,而南边四条称为下头、二、三、四条,五条则为昔日高庙胡同。长巷地区不仅具有研究北京风俗的史料价值,而且在政治、文化、商业等方面也存有珍贵的史料。

图片拍摄于2013年11月,一个冗长雾霾天气之后难得的晴朗下午——秋风中,长巷四条16号的如意门前,舞动的衣衫,扑朔的摄影,青瓦红墙与温暖的阳光,还有飞驰而过的邻家金毛。笔者是如此迷恋此情此景,快门按动的瞬间,仿佛一下子回到二十年前的少年时光。对于所有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北京原著民来说,无论南城容颜改变几何,她都是回忆中梦境一般恬淡、明媚与温暖的故乡。

感谢关注“纪实影社”

(0)

相关推荐

  • 紫禁城下的胡同的个人主页

    紫禁城下的胡同 认证: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 简介:北京胡同记录传播者! 243关注 5.4万粉丝 18.1万获赞 紫禁城下的胡同的获赞 17.2万作品获赞 9000评论获赞 0弹幕获赞 视频 125 小 ...

  • 前门以北的胡同宽?

    大运河.大碗茶,四合院,大运河--帽儿胡同.绿米仓胡同.竹竿胡同.驴市胡同--丰盛胡同.甘露胡同.鸦儿胡同.灵境胡同--百顺胡同.胭脂胡同.石头胡同.朱家胡同-- 昔日北京城规划建筑布局,让古老北京胡 ...

  • 金江:闲逛胡同话胡同 | 就读这篇

    闲逛胡同话胡同 金江 "双节"期间,我一人徜徉在北京南城的胡同里,欣赏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真的别有一番情趣!也不由得让我想起多年前与胡同有关的往事-- 说起来,我对北京的 ...

  • 走访京城胡同,安徽会馆的2座大院已腾退,一同探访原貌

    一.京城胡同美妙时节,寻访安徽会馆,只为看到腾退修缮前的原貌! 这个季节是走访京城胡同的最好时节,尤其是休息日,可以好好感受京城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周日来到了虎坊桥西北的后孙公园胡同,这一片区是北京南 ...

  • 城南胡同的记忆——历史上的北京南城

    四九城 四九城,这是北京人的地盘儿!您可以喝着豆汁儿.嚼着焦圈儿,和我们一起扯扯闲篇儿,北京的规矩.北京的美食.北京的胡同,这些都能聊上半天儿:来说说北京话,和地道的北京人交友.侃山. 114篇原创内 ...

  • 【前门二进四合院】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筑起心中的小园林

    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顺益兴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鲜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 许多住在前门地区的老北京人提起前门的改变,总会伴随着一点伤感,也许是较多的商业化带来了一 ...

  • 消失的西镇旧影,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曾经的西镇是老青岛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那一条条老街.一座座老里院,是众多老青岛人平凡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凝练了无数岁月沧桑.2007年,随着铲车的阵阵轰鸣,古老又亲切的老西镇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最终 ...

  • 老北京人曾坐着火车逛二环!珍贵的百年前北京铁路旧影!

    为解决北京粮食和煤炭运输问题,1915年6月,在京张铁路局副总工程司陈西林的主持下,京师环城铁路开工建设,并于同年12月竣工,1916年1月1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城市铁路,全长12.6千米,建有 ...

  •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消失的莘县路、菏泽路周边旧影回顾

    老照片,是过去生活的追忆,其背后是岁月的沉淀,时代的缩影.它们之间流转着的是那个时代.那段岁月中数不清的色彩.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在自2018年开始编辑发布王挺老师的黑白青岛摄影专辑,去年初又开始 ...

  • 【旧影忆述:消失了的“六国会馆”】

    当你敲击键盘,搜索"沈阳烂尾楼"时,首现映入你眼帘的一段文字是:"老辽报大楼对街的陈年烂尾盘,1996年开工,中间多次传出"复活"的新闻,但至今也没完 ...

  • 消失的山东纺织工学院,旧影里找寻难忘的回忆

    山东纺织工学院校门 山东纺织工学院于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省属普通全日制工科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唯一的纺织高校,直属于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坐落在青岛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结合的新型的纺 ...

  • 2007年西部老城区旧影,那些消失的城市记忆!

    随着东部城区的日益繁荣,曾经的"街里"和"西镇"在东部繁荣的光环之下,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7年4月的一天,游走于西部老城区,随手拍了些照片,有的是透过不 ...

  • 胜利桥旁消失的青岛造纸厂,旧影中的城市记忆

    青岛造纸厂座落于新市北区最北端.交通枢纽胜利桥头与郑州路东北角.盐滩村北侧的四流南路245号,曾经一直是我市轻工业行业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是山东省有名的重点造纸企业之一,由于受环境污染.场地及市场等因 ...

  • 记忆中的辽宁路,那些消失了的旧影时光!

    辽宁路是一条工商业发达的老街区.其位于市北区的西北部,是市北区的商业中心之一,是青岛市的一条交通枢纽,是青岛著名的小鲍岛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道路,是仅次于中山路的第二商业中心. 日占时期的奉天 ...

  • 汇泉广场旧影,那些消失的城市记忆

    说起汇泉广场,青岛人都知道,对于在这里曾经发生的一些各个时期的历史,很多老青岛仍是如数家珍.记忆犹新.广场位于中山公园西侧,它被横穿而过的文登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是专供游览和大型集会的场地,北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