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高血压验案一则(二仙汤合晕可平)

赵XX 女 54岁

2015-3-19首诊

患者因发现血压波动2年余就诊,伴头晕昏沉,目胀,心烦,眠差多梦,口干口苦,咽部不适,纳可,小便调,排便不尽感,已绝a经两年,少腹部不适。平素血压波动于140-155/85-100 mmHg左右,未曾服用西药降血压药物,时测血压150/100mmHg。

母亲有心梗病史。

舌质暗,苔黄腻,脉细短,两尺弱。

辨证属于冲任失调,肾中阴阳失调,虚火上炎,肝旺痰阻。治法当以调理冲任,温补肾阳,滋阴泻火,平肝化痰。处方以二仙汤合晕可平加味。

仙茅3g      仙灵脾10g    知母10g     黄柏10g

当归15g     巴戟天10g    夏枯草60g   法半夏30g

代赭石40g   车前子15g    白蒺藜15g   山萸肉10g

7剂,水煎服

患者以上方加减调服2个月余,2015-5-28复诊时见:

血压渐达标,时侧血压135/75mmHg平素自测血压控制在130-135/75-85mmHg左右,口苦头晕均罢,痰少,头昏沉,目胀渐消,咽中似有痰阻。脉弦尺弱,苔薄根腻质淡暗。

以二仙汤合半夏厚朴汤调理善后。

7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为更年期女性,以发现血压波动就诊,高血压发病率,在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在女性绝经期后,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亦显著增加,其原因与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有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高血压,是女性在绝境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轴的功能失调,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属于神经性高血压,特点为血压随临床症状的加重而波动。

更年期高血压在中医学系统中,可以归属为“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在女性七七经断之年,肾气衰竭,天癸将绝,冲任虚损,精血不坚,阴阳失调而出现各种症状,真阴亏损,阳失潜藏,可出现血压升高、头昏、目眩等症状,阴亏火旺则可见心烦易怒、情志异常、失眠健忘、潮热汗出等症状。

具体该患者,除上诉更年期高血压症状表现外,尚见头昏沉,目胀,眠差多梦,口干苦,苔黄腻,小腹不适等肝阳亢盛夹痰上阻的表现。故综合辩证为冲任失调,肾中阴阳失调,虚火上炎,肝旺痰阻。处方以二仙汤合晕可平调理冲任,温补肾阳,滋阴泻火,平肝化痰。

二仙汤为上世纪50年代,由海派名医张伯讷教授针对更年期高血压在临床中反复筛选验证研制而成,针对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症候热点而设。该方由六味药物组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其中仙茅、仙灵脾为君,巴戟天为臣,三者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之功,知母、黄柏为佐,性寒而入肾经,泻火坚阴,当归为使,温润而补血和血。方中辛温与苦温并用,壮阳与滋阴并举,温补与寒泻同施,特点在于既温而不燥,既寒而不凝滞,既补而不温热,强肾而无燥热之偏,益精而无凝滞之嫌,全方温肾阳、补肾经、泻相火、滋肾阴、调理冲任、平衡阴阳,使更年期高血压诸症自除。

晕可平为史老经验用方,目前已制成为“国准字号”制剂,其功效平肝潜阳,化痰利湿,适用于治疗肝旺痰阻型内耳眩晕症,以及肝旺痰阻型高血压。方由夏枯草、代赭石、半夏、车前草四味药物组成,方中以代赭石为君,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夏枯草、法半夏为臣,夏枯草与代赭石相伍,共奏平肝降火之功,法半夏与代赭石相伍,共奏降逆蠲痰之效,车前草为佐,利水渗湿,清肝泻热。

两方合用,则调理冲任,温补肾阳,滋阴泻火,平肝化痰。加味白蒺藜疏肝解郁,山萸肉补益肝肾,共助敛肝潜阳之功。

(朱婷婷)

史老评语:此例为单纯中药降压,不但症状大部解除,血压也达标,且平稳。核心为整体辨证,既有肾阴阳不足,又兼肝旺痰阻,脉细短,两尺弱,苔黄腻,个体化治疗,是中医诊疗的优势,与当下的“精准医学”一致,可见中医理论体系虽古老,但很前卫,对高血压中医治疗,应树立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