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料本身名词汇总
玉的分类:
西方科学在19世纪传人中国后,对玉石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按照现在的矿石学的理论,大致分两类:
一类硬玉,也叫辉石类,比如翡翠,
另一类,软玉,也叫透闪石或角闪石,古玉所说的玉大多数是指软玉,软玉的种类很多,一般指产于新疆一带的羊脂白玉,白玉,黄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红玉与东北岫玉等。羊脂白玉质地细腻,光泽强,洁白如羊脂,堪称为“软玉之王”、“白玉之冠”。另南阳玉、蓝田玉、和田玉等等,均属于软玉范畴。后来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开始在宫廷、官方及民间的玉器加工中,逐渐成为主角。软玉逐渐演变成了和田玉的代名词,这是西方科学的分类。但是在中国古代,对玉的概念却是石之美者为玉也,比如,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珊瑚、青金石甚至琥珀亦称之为玉也,是现代人把玉的概念狭义化了,反而缺乏胸襟和审美。只是最为名贵的还是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在当时有一些特别好的被大量使用,但是大范畴中的小部分,论的是品质,有些说法认为已灭绝是错误的,和田玉现在并没绝产,只是籽料非常少了。
和田玉分山料、山流水、籽料3种,约在明代之前古人是不会去开山料的,有可能会用一些山流水,但大量使用的是籽料。
软玉:另称为角闪石或透闪石,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软玉的色泽比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硬玉:即是一种硬度非常高的玉种,属辉石类,它有一个鲜耀的名字—翡翠,是辉石族中的钠铝硅酸盐,因此又称辉石、辉玉。主要产于缅甸,我国云南也有出产,有白色、紫色、红色、黄色、兰色、绿色等颜色,白色又称为冰地儿;绿色的又称为青地儿,是辈翠品种里最好的。一般红的称为翡,绿的称为翠,通称翡翠。三色翡翠的另称为“桃园结义”或“福禄寿”。质地坚硬,密度较高,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比重3.2--3.3。半透明到不透明,(但有的质量好的也接近透明体)。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具有玻璃光泽。
山料:山料是矿洞所取的玉料,明清之前的古人不用山料。
山流水:山流水是若干年前已经从矿脉剥落,滚入山中小溪,经过小溪冲刷,但时间不长,润度比山料好。
籽料: 籽料是很早以前,山体崩塌,矿脉滚入玉龙喀什河中,经过长期冲刷,在河中天然形成的像鹅卵石形的玉料,外有籽皮,才是籽料。籽皮也可称之为沁色,只是不同于古玉的沁色的是,古玉的沁色是在墓葬或土壤中形成的,而籽玉料的皮是受自然界自然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所形成的,古人多用籽料。
石花:不规则如花点状。
籽料的原生玉花(豆花):古玉玉料中的白色絮状杂质(豆花),呈片状白化现象,有如捣碎的豆腐脑,分布散乱无章,找不到可循的规律。豆花是从玉质内部呈现的一种片状白化现象。
石线:长短、粗细不同的石线分布与玉中。
水线: 水线在玉面上反映出蛋清或透明色呈细脉状是质地不均形成的现象,往往比玉质部分要硬,对于雕琢来说用好也是优点。
另注:软玉中的“水线”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水线”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较两侧软玉主体部分的细而长,且相互平行排列。相对软玉主体部分中的透闪石颗粒,“水线”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排列相对有序,导致其对入射光的散射和漫反射强度减弱,从而造成“水线”部分的油脂性减弱而透明性偏强。软玉和软玉中“水线”的形成与成矿流体的多次活动有关。从已发表的相关资料看,几乎所有目前已发现的软玉矿均位于构造运动较复杂的地区,在成矿过程中均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成矿作用复杂而多期。所以“水线”并非青海软玉所独有的产地鉴别特征,和田玉也有发现,不是有些专家学者所认为古玉出现水线就是青海玉。青海玉和和田玉最大的区别还是油润度和致密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