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颗热黄豆
01
“百家饭”和“百家衣”
小时候身体不好,算命先生说我命中有“关煞”,父母请了“傩公”(土家族巫师)还愿渡关。为了我易养成人,还把我寄送他人,拜人为父。所以现在,我都有两个爸,两个妈,每年都要带上猪蹄到爹妈家里拜年(干爹称呼为爹,干妈直接称呼为妈)。
干爹是个屠夫,说是认屠夫为爹,由他背着孩子去杀几头猪之后便会无病无灾,后来我的身体果然好起来了,爸妈说要一辈子记得爹妈的恩情。这或许对于我来说是最初关于恩情的记忆吧!
记得小时候,爸妈说过,我两岁左右时,爸爸就向村子里每家每户讨了一小块布,少量的米,给我煮“百家饭”吃,缝“百家衣”穿。
殊不知,从小开始,我便开始接受各种助学,吃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百家饭,穿上了实实在在的百家衣。
02
冷灰里蹦出一个热黄豆
小学二年级开始,国家开始在农村选择部分学生免除学杂费,到最后全面免除,我一直享受着别样的照顾。
小学毕业,本应该就近上初中。但由于家附近的初中教学水平太有限了,爷爷和姑姑便大力劝说爸爸把我送到城里上学。我明白爸爸的心酸,家里一个大摊子,怎么走得开,谁去城里照顾我,而且在城里上学时昂贵的费用哪来啊……无数的困难放在眼前,爸爸迟疑了,给爷爷说,“孩子在农村上的小学,去城里跟不上啊!”。
爷爷的回复让父亲坚定了。“万一冷灰里蹦出一颗热黄豆呢?再穷不能穷教育啊!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有什么事大家一起帮扶。”
就这样,我第一次去了城里,去了从未见过的城市。
最初,爸爸在城里找了点事,边做事边照顾我上学。
不久,爸爸因放心不下家里,经常往家里跑,我也经常一个人在租住的单人间里住(学校不提供住宿),开始自己学着做饭。我就是在那时候学会了做饭、洗衣服。
后来,我就想:我已经12岁了,是大孩子了,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了,爸爸要照顾家里,自己必须独立。我给爸爸说了想法,认定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人在异乡的求学生涯。
“冷灰里蹦出一个热黄豆”,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我可以成为一颗热黄豆吗?不管行不行,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不努力怎么知道不行。尽管老师和同学都不看好我,但我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考了全年级1000余人的第二名,后来又陆续考了几次第一名。我想我这颗黄豆开始热了。
初二那年,一位同学的家长了解了我的情况,提出每个月给予我一定的生活帮助。
这是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我感觉黄豆很快要被捂热了。
同时,我也想用我的热帮助身边的人。那位同学也在我的帮助和监督下,考上了和我一样的重点高中——恩施高中。
03
阳光班的班长很阳光
高中时,我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的阳光班,因为是劲酒集团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资助建立的班级,故冠名为“劲牌慈善阳光班”。很荣幸,我当上了我们班的班长。
班级有50名同学是接受该项目资助的,班级同学条件普遍一般是基本班情,也注定这个班级有它不一样的地方。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接受的教育、思想参差不齐,但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颗淳朴热忱的心。
在一次旁听年级支部书记与班级同学交流时,我获益匪浅。他提到,什么是阳光班?阳光不仅代表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象征;什么是慈善?慈善代表一种博大的胸怀。
听了这一席话,我深深受到了触动。作为阳光班的班长,我能做些什么呢?
阳光班当然要阳光啦,不然叫这个名字干嘛?阳光班的班长必须很阳光啊,不然这个班级从哪里称得上阳光?所以,我把阳光作为班级精神的首要内涵,也从自身做起,阳光自我,感染他人,让阳光班真“阳光”。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阳光”二字最终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上,并从同学延续到了家长,让学生、家长、老师都洋溢在阳光的氛围中。
高中毕业两年了,“阳光班”还一直牵挂着我,时刻感动着我。尤其是同学们在全国各地求学时,家长老师们仍然一起约出去旅行、吃饭,真的让我觉得无比欣慰。
04
不止奖学金,还有热心
上了大学,昂贵的学费生活费的确让家里有些承担不起,即使哥哥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也不能让我心安理得的接受,因为他需要资本来建立家庭啊,需要资本支撑未来的生活啊。
已经过了18岁了,我没有脸面让家里拿太多钱了。
因此,努力学习,挣更多的奖学金是必要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曾觉得,我拿奖学金是应该的,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挣来的,无所谓什么回不回报的问题。后来发现我错了,我把奖学金的性质理解错了。没有任何组织有义务发奖学金给我们,别人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秀成绩买单,这只是另一种助学金,而恰好自己符合条件而已。或者说,这更多是一种激励。
在蒙受恩惠时当思回报,我当初阳光的精神不能丢,所以我仍然是那个阳光的爱笑的大男孩。我用我的微笑去面对身边的人,我用我学的和理解的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同学。我认真对待学校的每一份工作和任务,我珍视我所在的任何集体。
当同学们提到我时,我希望说到的不仅仅是“那个学霸拿了好多奖学金”,还有一句“这个人可以交朋友,这个人真热心。”
可以说,助学伴随我的整个求学生涯;没有助学,我的求学生涯将会荆棘密布,将会给家里带来巨大的负担;助学助我跳出农门,青春助我圆梦。
那一份份沉甸甸的“百家饭”、“百家衣”催我奋进,让我觉得自己必须是一颗“热黄豆”、必须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必须用自己的热心回报社会。
向伟林
2017.5.6于华理
作者简介
向伟林,男,湖北恩施高中2012级17班学生。现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