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文丨刘玉根 摄影丨刘文明
我出生在东营市广饶县东北角一个偏远的小乡村,村名高港村,隶属大码头乡(今大码头镇)。村子早已规划,令我等漂泊在外的游子再也找不到儿时的痕迹。回家的座车几进几出,发出复杂的感慨。这几年俺村发展迅猛,养鸡户、养牛户、运输户、渔民层出不穷,赶上国家政策好,小日子节节高。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家人,腰杆挺得老高,口袋鼓得饱满,说话底气十足。家里盖了新房,买上手机,装上宽带,网上售卖农产品。你说咱们东营新时代的农民牛不牛?我的高中就是在离村子60里之外的县城广饶一中上,是1985年考入的。因为之前从没到过县城,没见过大世面,是大哥领着到广饶一中报到。最初,学校没有那么多的宿舍,房间不足,就把我们男生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土坯房当作宿舍。地面上干草一铺,上面席子一盖,就成了俺们农村娃的床了。晚自习放学,大家都是欢叫着、奔跑着、追逐着,奔向我们集体的大通铺。我们最怕的是雨天、雪天。道路泥泞难走,磕磕碰碰,等回到小屋,一个个衣衫不整,灰头灰脸,大家笑作一团,你拧我一把,我捶你一拳,互相取乐,全然不知道难看、艰苦。第一次回家时,还不知道乘交通车回家,当时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交通车。我们十来个同乡镇的村子距离不远的同学,没有谁提议,自发地结伴步行回家。一路上大伙说笑着,追逐着,观赏着道路两旁成熟的庄稼,丝毫不觉着疲倦。离村子越来越近,到家的同学越来越多,路上的同学越来越少,等到月亮爬上树梢到达乡镇时,就只剩下俺孤零零一个人了。俺村离乡镇还有20来里的路程,全是土路,很不好走,就是骑自行车也要骑好一阵子。那时民风也好,没有拦道、抢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当时俺也不知道害怕,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硬是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步行走完了20多里路。爹娘见了,自是马上做饭,给俺改善改善。一句话也没有数落俺,诸如唠叨些安全之类的,当作是自然、习惯的事情。如果放到现在,给俺1000元钱,俺也不走这些坑坑洼洼的路。没有多久,勤俭的爹娘花“巨资”给我买了一辆金鹿牌自行车,专门供我上学回家用。如前文所述,从乡镇到俺村20多里的路程全是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自行车自是骑不动。骑不动,就推着走。推着,推着,车圈内塞满了泥巴,推也推不动了。就想法把车圈内的大块泥巴除掉,让自行车轻装前进。这样,走走停停,很费工夫,浪费气力。等到实在推不动自行车时,俺索性扛起自行车,一步一颤地驮着它回家。女儿高中就读于垦利一中,新建的学校花园般漂亮,坐落于美丽的民丰湖东边。溢馨公园环抱着垦利一中新校区,卧龙桥像一条巨龙盘旋着,呼唤着学子们尽快成才;龙门塔矗立在民丰湖水的中央,默默注视着学子们在校区的活动场景,似乎不时为学子们发出鼓励赞许的目光。我现在的家就在垦利县城开发区,相距女儿就学的垦利一中新校非常近。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宿,没有特殊。学生每半个月回家一次。我到过女儿的宿舍,房间设施很好。我在想:亲爱的女儿,你能体会老爸当年求学时的心境吗?你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吗?
作者简介:刘玉根,闲暇舞文不弄墨,哈酒不抽烟,弄几篇豆腐块,聊以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