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罗贯中说了不算,陈寿告诉你答案!
大图模式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作为刘备深为器重的勇将,即使是在《三国演义》中,其即战力依然可以紧随五虎上将之后。“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作为诸葛亮赞誉过的西北英才,曾经继承蜀相遗愿,九伐中原,最后身死殉国。如果从《三国演义》来看,魏延天生就长有“反骨”,背叛了一任又一任,最后在诸葛亮妙计下被马岱斩杀。如果从演义的角度,我们很难说一个骨子里的反贼比一个北伐的斗士更厉害,小说作者的倾向性已经使这种比较变得失衡了。而《三国志》给我们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面貌,两个人有血有肉,更真实。因此笔者将从《三国志》出发,去剖析真实历史上两个人的可比之处,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飨读者。
大图模式首先,论武力,魏延胜过姜维,魏延更像是一个战士。据《三国志》蜀书十记载,魏延归顺刘备后,“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而刘备得到汉中后,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个可不得了,当时玄德的手下都以为会是张飞去做汉中的统领。“飞亦以心自许”,翼德也以为会是他自己承担如此重要的职位,但是刘备还是给了魏延。
大图模式当时还在打天下,意气风发的玄德不会头脑一热就委以重任于一个“外人”。个中缘由其实可以从刘备和魏延的对话中窥见端倪。刘备当着众人的面问过魏延,身居要职后要做些什么。魏延回答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此等胆略震撼了当场的所有人,先主也是称赞。由此可见,魏文长之勇猛果敢,不畏强敌。反观姜维,武力是不如魏延的,更像是一个军事指挥家。《三国志》蜀书十四记载,诸葛亮评价姜维“思虑精密”,“其人,凉州上士也”,“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这样看来,姜维具备优秀的军事理论素养,熟读兵书,才略有过人之处。可是从实战的层面,我们感受的冲击力更多的来自于魏延。因此,武力上,魏延优于姜维。
大图模式其次,论智谋,姜维比魏延厉害。除了诸葛亮的评价可予以佐证,姜维的谋略处处有体现。当宦官黄皓想废掉他时,“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这一招属于明哲保身。当后主已经投降,姜维投降于钟会,“会厚待维”且“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投降了,还能如此受器重,可见姜维的智谋了得。更何况,他是假借投降,离间钟会邓艾,以复兴蜀国。这一招厉害极了,可保全自己,甚至有逆转大局的机会。反观魏延,一不会明哲保身。《三国志》蜀书十三有言:“魏延作乱,一战而败”。为什么会一战而败呢?他先是执意想继续北伐,与大家尤其是杨仪有巨大的矛盾。虽想和费祎联手,但是神奇的被费祎搪塞,放他纵马而去,失去了一个盟友或者人质。及至两军对垒,己方的士兵都觉得不在理,三军不用命,四散而走。
大图模式后魏延被马岱斩杀。即使是魏延想继续北伐,也没有必要在此时兵戎相见。即使他想造反,也完全可以回到汉中,再图未来。但都没有,此时的他空有匹夫之勇,却无上将之谋。二不会变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令人遐想,如果真的学韩信暗度陈仓,也许蜀汉真的可以灭魏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数万”,“亮制而不许”。诸葛亮不答应魏延的冒险之举,因或许能成功,但风险很大。可魏延就是每次都有这样的建议,他的战略不一定是坏的,但确实是与统帅的战略相违背的。作为孔明先生之下几乎职位最高的人,他其实可以不这么心急。魏延不是聪明人,他没有姜维那样的智谋。
大图模式最后,是看两个人对于蜀汉的影响,魏延的积极影响更大一些,姜维的消极影响更大一些。从正史上看,魏延对于蜀汉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且也是一心想北伐复兴汉室。因为他之所以“作乱”,用《三国志》的话说是“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初心是想继续北伐大业,只是与杨仪等人意见左。而姜维形象虽然比较正面,但是九伐中原耗费了蜀汉太多的国力,大军在外又使得防守空虚,给邓艾以可乘之机。诸葛瞻临死时一句“外不能制姜维”一语道破关键。
大图模式《三国志》每一卷结尾处有对人物的生平评价,说到文长,是“魏延以勇略任”;说到伯约,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笔者认为,二人从不同维度上看,确实各有千秋。但是从最终带来的结果看,魏延略微胜任于他的职位,他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少一些。综上,文长是笔者心中那个更厉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