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诗词的人那么多?男女老少都写诗词?诗真的那么好写吗?
为什么写诗词的人有很多,俗话说:“穿衣带帽,各有所好,”是出于一种雅致的兴趣,只因诗词太有诱惑力,令人欲罢不能。
心情愉快的时候吟诵几句,张扬一下自我的文采,情绪低落的时候,抒发一段婉约的凄美,乃人生一大幸事。
追根溯源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人和词人的故乡,历经千年的时光,仍旧是诗词吾爱,没有为什么。
男女老少都能写诗词?
这个不是故弄玄虚,但凡有华人的世界,就有诗词的身影。就诗词的专业水平来说,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一。顺口溜、打油诗占据主导地位,从诗词的专业角度来说,这一类不是诗词,因为他们没有平仄格律、韵脚、对仗和意境。但是要比一般的大白话,显得有些文笔。
二。业余诗词爱好者,这部分人写的诗词,虽然平仄、韵律都可以,但对仗和意境不是怎么出彩,在格律上也有问题,中心思想不是很明确,缺乏诗词的想象力,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摸索。
三。自古高手在民间,这话一点都不假,民间藏龙卧虎,一些优秀的诗词,有许多来自于民间。例如:先秦无名氏所作的诗,《关雎》是《诗词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清平乐·繁弦急管
宋 · 无名氏
繁弦急管。喜色门阑满。应是雀屏曾中选。新近东床禁脔。功名有分非难。休因女婿求官。幸与嫦娥为伴,直须仙桂新攀。
诗词真的那么好写吗?
诗词真的不好写,难度系数很大,要想达到唐诗宋词的水平,恐怕我们真的要下一番苦功夫,毛主席有句诗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要想写好诗词,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文化知识的积累,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难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因为在许多诗词的句子里,含有古代的一些典故。
例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本借用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这首词里有《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出现,即曹操、刘备、孙权,这是引经据典的例子。
二。天赋加勤奋,因为人的智商高底不同,天赋也有天壤之别。例如诗仙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浪漫不失风度,想象之中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艺术高超。
这些成就不光是灵光咋现,而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一句话勤奋不负有心人。
三。诗词是讲究平仄韵律的,只有平仄在韵律上,读起来才会顿挫激昂的声调,如同唱流行歌曲一样,末句的尾声几乎都在一个调子上,这个还涉及到韵字表。例如一东 、二昂、三恩、四安等等。
有些诗友不注意韵律的一致性,开始的三句比较不错,但是到结尾的一句,令人大为扫兴至极。例如:长江有意化怨泪,衡山无情看愁云。叠下一方寸心许,还做林海那分秋。
几乎都不在一个调子上,更谈不上什么韵律的事情了。
四。诗词讲究对仗工整,这一点与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楹联的对仗讲究,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诗词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了对仗,说明你还没有入门。例如《绝句》
[ 唐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们来看对仗的句子:两个黄鹂=一行白鹭。鸣翠柳=上青天。
窗含西岭=门泊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五。韵脚和意境,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例如: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韵脚是鸦、家、马、下、涯。
就这首《天净沙.秋思》来说,它的意境,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由此我们还能想象出,它是一副不可多得图画。
写好诗词真的是不容易,让我们携手同行,互相学习共同勉励。
我是禅悟净慧,欢迎阅读我的其它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