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小学生热衷当班干部现象

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想当班干部。也就是说,班额45人的班级,想当班干部的学生至少有35人,而班级管理最多需要7位班干部,班干部数量与班干部需求严重失衡。

班干部岗位有限,为了维护“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很多班主任不得不扩大班干部岗位数量,将班干部岗位扩展到负责开灯关灯的“灯长”、负责锁门的“门长”、负责厕所卫生的“所长”等层面,力求让有需求的学生都能担任“一官半职”。有个岗位就是“干部”,做一点事就封了“官职”,是否有必要?

以“门长”为例,锁门本是一件人人有责的事,最后走出教室的同学随手锁门即可,锁门还要封个“门长”,会让其他学生产生不“当官儿”就不用为班级做事的意识,这种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小学生热衷当班干部,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原因。从学生层面来看,当班干部能管别人,能锻炼自己,能经常与老师说话,会让爸爸妈妈很开心,被同学称呼班长很神气……

小学生想当干部,有的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有的则是遵循家长的意愿。在一些家长看来,当班干部能锻炼孩子的能力,更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能少受同学欺负,可以约束孩子严格要求自己……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当班干部,班干部就会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

此外,学生和家长都热衷于当班干部,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谈及想当班干部的原因,有些学生和家长直言,是为了有面子,亲朋好友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关心其是否担任班干部。另外,有些中学选择班干部时会考虑其是否有小学班干部经历,在一些教师看来,班干部经历会对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有较大影响。

小学生想当班干部值得肯定,班主任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也值得肯定。但是,人人都当班干部的做法并不妥当。如何从班级管理需求出发理性设置班干部岗位,如何平衡班干部岗位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还需从多个层面发力。

(作者吴维煊,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