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老家黄湾的那条小河
老家黄湾的那条小河
文/刺猬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又是一个休息日,早上起床简单收拾一下,便坐上开往老家的班车。
半个小时的走走停停,让我这个爱晕车的人,内心如翻江倒海,迷迷糊糊中“老桥到了!”我眯着眼睛,跟随售票员的声音,平安落地。
一座小石桥映入眼帘,心情豁然开朗,刚才种种抛之脑后。这座石桥陪伴着我的成长,每天最少要过来十次,八次的,以前是石子路,现在被翻新成水泥路,两边也加上护栏,虽然经过改装,却没有失去以前的味道,只是更加完美。桥底下是条河,不宽不窄,村里人都叫他西大河。这条河水是流动的,两头和沱河相连。站在河边一眼望不到头,虽然不是雄伟壮观,但也算小家碧玉,温柔缠绵。二十多年过去了,春天到来的时候,我都要抽空过来走走转转,哪怕只是静静的坐着。
记得小时候,春天我喜欢和三两个小伙伴坐在桥边,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们跟着水流不停摇晃,小鱼们成群结队,有时玩耍,有时嬉闹,总有种想把它们抓在手心里的冲动。
秋天看鸭子们在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发出“嘎嘎嘎”的叫声,运气好的时候回家就能吃上辣椒炒鸭蛋。寒冷的冬天来临时,水面上会结起厚厚的冰,这里可是小朋友的天堂。只要有时间,就会约上好友,从石桥边慢慢走到河面,有蹦有跳,还有的用树枝拉别人跑。记得那会流行塑料底的保暖鞋,我鞋底被冰冻的,炸开一道裂缝,脚后跟被冻出个大包,好多天都不能正常走路。
走在岸边,迎面吹来清新的水草味,还伴随淡淡的野花香,路边的茅草丛,几个小朋友撅起屁股,认真的寻找,童心未泯的我也赶紧加入他们的队伍。这种茅草会结出可以吃的果实,我们老家话叫毛幼(也叫毛芥),细细长长的,外面包裹着好几层皮,剥开后,最里面是白色的果肉,吃到嘴里嫩嫩的有点甜,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零食。
就这样,没过多久我就滴一大把,递给小朋友的时候,他们可高兴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共同分享。
告别小朋友,来到一片芦苇荡,里面经常有野鸭的身影和叫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一群白色小鸟,飞到芦苇上稍作休息,然后结伴离开。不由想起唐朝诗人杜甫的那首“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片芦苇丛里的芦苇用处可多了,小时候经常到这里割芦苇回家喂牛,端午节过来打芦苇叶包粽子,待到芦苇干枯的时候割回家烧锅,它在许多农村家庭,真的是必不可少。
提起喂牛,就会想起小时候每家都会养些家禽或者牲畜,这条河两边野草丛生,很多都是家畜爱吃的。比如说大扁草,趴地虎,蒿子等等。还有一些不但家畜可以吃,而且可以做中药,像什么蒲公英,野胡萝卜等等。有一种草,叶子上长满锯齿,我们叫它齐亚草,没有动物爱吃,可它十分神奇。小时候割草经常割破手指,鲜血直流,只要摘几片齐亚草叶子,用手掌揉搓,揉出水分以后,按在出血的地方,一会就把血止住了。
对了,还有一种草,我们叫胡樯(蒺藜草),它会结出一种果实,僵硬的外壳上面长满小刺,几个小孩一起玩耍时,如果翻脸了,就摘一把按到别人的头发上,特别是长头发的女孩子,够你歪头揪半天,还容易把头发拉断。小时候被伙伴们整过,打那以后,我楞没有了留过长发。
走过芦苇荡,这片水域,一到夏天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因为这里的水底,没有淤泥特别平坦,也没什么水草,适合村里人在这里嬉戏凫水,我们村里的小孩,都是在这里学会凫水的。一些大人也经常过来凑热闹。想吃鱼的时候,还可以把辍网带着,中午洗完澡回家,还能拎几条小鱼回家烧汤,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抓到大鱼。
眼下,就有陆陆续续骑电动车的人,带着钓鱼用具,找到最适合的位置。有些自己带过来鱼食,有些蹲下来,用小铲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熟练的挖出来一些蚯蚓,装在随身携带的小瓶子里。大家把带着诱饵的鱼钩扔进水里,然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水面,有些站着,有些坐着,还有些弓着腰……
我选了一个位置停了下来,瞅着那些垂钓者,感觉呼吸都变的紧张。除了微风轻轻吹过,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给安静的气氛中,增加一丝活跃。
钓鱼应该也有技巧外加一点运气的吧?有的渔获成堆,有的一条也没钓到。此时我才发觉,原来看别人钓鱼,也是一种乐趣。看着鱼浮颤抖,心就跟着鱼浮跳动,待拉起鱼线的那一刻,有种呼之欲出的冲动,开心与失望的感觉,直接被鱼钩决定。
“走了,回家咯!”正看起劲呢!怎么不钓了?疑问之余,掏出手机一看,妈哟,都十二点多了!
开心时刻,总感觉过的飞快,又到了和西大河说再见的时候了。下次过来,应该就到去河里摸螺丝的季节了,到时候我要带着口袋过来,不但能享受到下水摸螺丝的乐趣,还能吃上最美味的烧螺丝。
想到这些,涎水泛滥……
刺猬,灵璧某店优秀店员,喜好文学,宿州作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