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了,灵璧乡村农夫解农谚,喜欢的点开——
火不烧山地不肥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俗语老话字面粗,句句都是劳动出。初听无味很费解,细细品来胜读书。几句小诗道吧,言归正转,今天我还继续给友们解说俗语。农村老人常说:“人不出言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这是啥意思呢?难道人的富贵,与出行说话有关系!庄稼的孬好,与烧不烧山也有联系?
“人不出言身不贵”,这句话的“出”,指的是出行,到外去;“言”指的是说话。古人云:“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意思是说,没事时要到外面走走,看看别人的成功经验,要比死学硬背万卷书都管用。过去农村人,因受家庭条件制约,普遍都没有什么文化,又加上交通不便利,只能呆在自家这个小圈圈里,根本就接触不到外面世界,做什么事已然是循规蹈矩,保守陈规,像个这“井中之蛙”,很难能做到扩大和创新。
假如他们能像现在人一样,也能出外闯荡,即能挣钱,又能开阔视野,他们的生活肯定也不会比现在差。
“人不出言身不贵”,这句话是在提醒后人,财富是创造出来的,如果是默默无闻,已然守旧,永远也发不了什么大财。只有大胆的走出去,常于成功人士相互沟通,再把别人的进先进经验引为己用,这样不富都不行。但也不能光靠耍嘴皮,主要还是要踏实苦干,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刻苦、坚持干下去,你就一定成功。不然话经验在多,也是海市蜃楼,中看不中用。
“火不烧山地不肥”,过去我国科学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根本就没有什么肥料可供给给农民,农民种地全靠农家肥和土杂肥,如汪溏泥、粪便、草木灰等。据传说,也不知是那朝那代,有次大火,把山上的杂草全部烧光了,山成了秃顶山。
等到次年的春季,人们却发现山上不但没有秃顶,反而野草更加茂盛。人们从中体会到大火烧山,恰是给土地施了一遍肥,因此土壤也就自然变得更肥沃,所以就有了“火不烧山地不肥”之说。
其实,烧不烧的好处农民最清楚,据老农说焚烧田间节杆,可以改善土壤接构,能有效的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但对空气多少都有点污染。现在国家提倡保护环境,我们就要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杜绝焚烧节杆行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朋友,你说我说的对吗?如有不恰之处,欢迎留言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