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农耕日记(一)
农耕日记
文/吴恒侠
【前言】
我走进久违了土地,真切地体验了种地的艰难。所见所闻令我感动、震惊,还有许多无奈。
2015年3月,一家农村科技扶贫私募基金会,落地在我的老家朝阳镇。我受基金会的委托,负责经营拥有400亩土地的一个农场。农场的使命是,新品种、新模式与市场对接的试验、示范。今年夏季,农场200亩小麦要收,200亩小麦茬花生要种,都是“首战”。夏收夏种是一年农事中最紧张繁忙的季节,可谓“老少弯腰,披星戴月”。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当然也要事必亲躬。亲历夏收夏种的全过程,劳有所得。收获了小麦,播种了花生,也收获了几篇日记。
【我给天地鞠一躬】
公元2016年6月6日上午九时许,我和几个有农事经验的乡亲在小麦田里评估小麦的成熟度,并确定收割的时间。“小麦已经接近九成熟,下午收割正适时。”。我相信他们的判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八成收”,是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经验。我便和原来约定好的农机合作社的社长朱超越联系。他承诺下午一点钟开镰。我下午一点钟前就在大太阳底下等他,等他那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我苦苦地等待,一直等到三点五十七分才听到那台收割机的哼鸣声。他不是不遵守约定,而是在来的路上被人拦下收了几家小麦才强行脱身。这三个小时,我是一分钟一分钟数着过的,简直是度时如年,分秒煎熬。“蚕老一时,麦老一晌”,说不定明天就熟过了。
机器在地里跑了两个来回,收满一机舱约2000斤小麦,徐徐的东南风突然调头东北风。第二机舱小麦还没有满就开始落雨点,雨点稀而大。乡亲纷纷拿出手机看天气预报:当日十九时始小到中雨,6月七日、八日中到大雨。“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这是庄稼人预测天气的经验之谈。东北方向大团大团的黑云慢慢地向西北方向移动。传统经验+现代科技的综合判断,明天乃至后天小麦是收不了了。真可谓“种不种在人,收不收在天”啊。这块地种植的小麦不是普通的小麦,而是委托繁育的稀有的黑糯小麦元种。成熟的小麦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就有在穗子上出芽的可能。如果出现如此结果,不仅违约,也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焦虑,心中装满了焦虑,却又无可奈何。
一夜瞌睡,雨不知溜达那里去了。6日7日没有下雨,以后连续几天都是天风和日丽。农场的200亩小麦于6月8日下午五点九分割下最后一棵。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感油然而生,我面向正南方向给苍天深深地鞠了一躬;面向正北的村庄给这一方父老乡亲深深地鞠了一躬。这块地的黑小麦从种到收,没有安排人看管,却没有任何猪羊的蹄印、没有丢一个麦穗。
(本文作者为灵璧朝阳镇老书记、现灵璧朝阳农业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吴恒侠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