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移民集散地在鄱阳莲湖乡“瓦屑坝”?非也
瓦屑坝和前面一篇文章的古县渡的来历还有些不一样,但是名词特别是地名的背后都有历史背景。瓦屑坝,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那样,是瓦屑堆积而成。现在的瓦屑坝位于莲湖乡,被誉为民祭胜地。那么瓦屑坝就真的是莲湖的瓦屑坝吗?非也!我看未必!
肯定不是啦,鄱阳县的其他乡镇,比如凰岗镇也有瓦屑坝。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社会稳定需要,将江西的人集中到鄱阳湖区域流放,这个移民运动距今有600余年。而当时移民使用的是船舶,当时鄱阳有很多渡口,为移民运动提供了条件。如果换着你,通过政令让你离开老家,显然是不愿意的,但是封建王朝的铁腕统治,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迁移令。
迁移,九死一生。
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对决的主战场在鄱阳湖,陈友谅战败后朱元璋又消灭了张士诚,公元163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即开始了人口迁移,这个历史事件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洪武赶散。为什么是赶散?因为原住民不愿意离开,其中会用到暴力驱赶。
在移民运动中,冲突是肯定的,但很快会被明军平息。委曲求全后,他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词应该是:我去吧!
古代,纸张珍贵,都是口口相传。于是地名逐渐被一个在移民运动中常提到的词——“我去吧”替代,并成了一个地名。到了近代,社会安定,人们开始寻根问祖,但是已经找不到曾经的家乡,于是瓦屑坝就有了群众基础,官方为了迎合需要,才有了瓦屑坝。
还有就是,即便有瓦屑坝,也不一定是莲湖乡。600年前的鄱阳县渡口都是移民中转站。鄱阳也应该有很多个瓦屑坝才是,比如我们凰岗镇的清塘街就有瓦屑坝的地名。当“我去吧”遇到莲湖瓦屑坝的地名后,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啦。
瓦屑坝具体到莲湖乡,只能说莲湖乡会讲故事,他们在历史文化挖掘中,用了心。这是我们鄱阳许多乡镇应该学习的。不是吗?
一个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能把文化守护好,而一个走向衰弱的区域,文化在不断的消亡。发展好的区域创造了各种机遇,而发展不好的区域,即便好东西也会扭曲或失去应有的价值内涵。凰岗人说洋澜渡是羊懒渡,把一个好名字丑化了,岂不可惜?
而莲湖把瓦屑坝真正做成自己的名片,古县渡华丽转身成了古县城代名词,这才是令人敬佩。呵呵,你说呢?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提出不同看法
文章来源:我是鄱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