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三国出兵埃及,美苏两国罕见联手制敌

19世纪五十年代,亚非多地逐渐遭受到殖民者的侵略,法国人殖民埃及一带后,驱使当地人开凿了苏伊士运河,这条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对欧亚两地的运输沟通起着重要意义。由于苏伊士运河极具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自其出现就一直是殖民者们争夺的对象

20世纪中东爆发了五次战役,其中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又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英法两国与以色列联合,发动对埃及的战争,英法两国为何唱双簧攻击埃及?这场战争里,美国与苏联也卷入其中,这两个国家在战争里做了什么?为何美国的立场反而是和苏联一样,对抗英法两国?

一、苏伊士运河危机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实质是阿以冲突、英法等国在中东殖民政策的体现。1856年法国殖民者在埃及与埃及总督签订协定,以埃及的人力物力花费十三年开凿了这条运河。

埃及的虚弱给了英法等殖民者可乘之机,在埃及财政困难时,英国购买了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全部股权,占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威胁了法国殖民者的地位。此后随着殖民势力的扩大,英国彻底占领了埃及,苏伊士运河也沦为囊中之物,也拥有在运河驻军20年的权利,在运河边建立了英国的军事基地。

埃及人民对英国殖民者深恶痛绝,到了20世纪40年代,埃及反英运动和独立运动愈演愈烈,此时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都在英国和法国手中。50年代,埃及七月革命胜利,总统纳赛尔就运河问题与英谈判

起初英国的态度极其强硬,撤军?不可能,运河从1882年就是英国的东西了。英国的傲慢让埃及人非常愤慨,从1952年初开始,埃及爆发了多次针对驻埃英军的袭击,1月26日的“黑色星期六”事件总算让英国政府重视起了这个问题,当时700多个军事基地在埃及被攻击,造成大量损失。

英国也在思考继续驻军埃及的合法性问题,毕竟此时英埃友好同盟条约已经废除,理论上英国驻军就是违法的,再加上二战之后,英国经济实力的倒退、来自社会主义苏联方面的威胁考虑等,英国最终决定撤军,1956年,英军完全撤离。

然而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苏伊士运河的租让期限是99年,还未到期,得等到1968年。埃及人不愿意等了,这条运河本就是他们的领土,总统纳赛尔毅然在1956年宣布收回运河,引起英法等国舆论哗然,接踵而来的还有第二次中东战争。

二、英法的愤怒

英国无疑因为埃及收回运河主权而遭到巨大损失,这条运河对英国财政收入的意义突出。65%以上的中东原油运输到欧洲都得经过苏伊士运河,占据运河的巨额利润让英国难以割舍。运河在英国看来是在中东的政治象征,从这个角度看,英国认为纳赛尔是在挑衅。

法国同样非常震惊纳赛尔的决定,法国输入的原油基本都经过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直接损害了法国的利益,法国政府公开煽动批判埃及,并且威胁要使用在北非的法国驻军,从一开始,法国就已经打算以武力解决问题。

英法两国都无法忍让自己在中东的利益被埃及收归国有,为此召开多次会议,接触以色列,甚至寻求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支持,目的在于推翻纳赛尔政府、将苏伊士运河交给国际机构“合理运营”。

在纳赛尔宣布运河国有化的第二天,英国对埃及实行了经济制裁,呼吁西方国家一同孤立埃及,它们的措施包括世界银行撤销了对埃及的数亿贷款、武器禁运,英法冻结埃及在其国内的财产等。美国在其中也扮演了协助的角色,撤销对埃及水坝的贷款,冻结埃及在美国的存款,武器禁运。英法国家都以为,美国是支持英法的。

三、美苏的中东政策

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占领早已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前,英国的势力已经在二战之中大大削弱,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并不稳固,英法等国在中东地区殖民政策随着国力衰落而难以为继。美国,二战后唯二的超级大国,此时正与苏联冷战争夺中东地盘,美国力图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苏伊士运河危机就是它的契机

纳赛尔发表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宣言之后,美国的态度如何?最开始,美国对此宣称埃及的行为打击了“国际信任”,似乎美国是站在英国这一边的,事实真是如此吗?

对于美国而言,此时它已经控制了65%的中东石油产量,在运河公司没有多少相关项目,纳赛尔的行为对美国实在无关痛痒。在实力上,英法已经被美国甩在后头,英国因运河利益受损是美国乐意见到的。

问题在于劲敌苏联也在中东地区虎视眈眈,美国一方面试图借此强力插手中东事务,一方面又担忧埃及在被西方百倍刁难的情况下,埃及将继1955年向苏联购买武器之后,再一次与苏联接触,甚至倒向苏联。

因此,艾森豪威尔政府并不赞同对埃及实行军事干涉,彻底激怒以埃及为首的中东阿拉伯世界。但是美国的态度并不明确,至少美国不能公开反对英法,这会让局势更加微妙,给苏联某些契机。这种模糊的态度让英法两国产生了些许误会,认为美国支持英法发动战争

三、美苏罕见的意见一致

中东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战场,巴勒斯坦分治之后,中东的宗教和领土纷争从未结束过,沦为大国博弈的地盘。1950年,英美法三国发表《三国宣言》宣称将以武力干涉违反西方在中东利益的事务,这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感,不论是巴勒斯坦分治还是此前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与阿拉伯的矛盾背后都是西方国家的干涉。

此后英法美等国还试图在这里建立“中东司令部”,一个以反侵略为名号的反苏性质的军事同盟集团,阿拉伯民众同样反对。

面对西方在中东的咄咄逼近,苏联感到不安,进一步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渗透,拉拢阿拉伯国家,对抗西方。1955年埃及和苏联完成了武器交易,西方世界一片哗然,甚至苏联在此期间还承诺了对埃及的经济援助。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苏联自然是支持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英法国家的迫近,并且借机插手相关事务。

美国唯恐阿拉伯世界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威胁它在中东的利益,在反对英法两国军事行动这一方面,美国的立场反倒与苏联重合了。

艾森豪威尔政府打算和平解决运河问题,但英法执意联合以色列发动战争,美国为此做了诸多拖延和调解。1956年8月份伦敦会议,杜勒斯在政府授意下提出了目的为和平解决运河问题的提案,主要是干涉英法的行动,与会同意提案的十八个国家发表了十八国宣言,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管理苏伊士运河。

埃及方面表示拒绝。美国的期望落空了,而英法更加坚定了它们必须使用武力,赞同这一决议的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同样打算借由战争来达到在中东扩大势力的目的。

9月底,英方与艾森豪威尔会晤,美国仍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只是告知英国,美国政府的态度是反对纳赛尔政府,尽量以经济和政治手段对其制裁。不久后就是美国大选,美国不希望在此期间出现大事件。英国方面故意或无意地认为这是美国对其对埃使用武力的默许,月底,苏伊士运河问题被英法提交到了联合国,美方十分吃惊。

1956年10月24日,英法以三国签署了协议,战争硝烟已起。10月29日,英法宣称保护运河,而以色列出兵4.5万联合英法军队入侵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就此爆发。

英法的行动让美国大动肝火,次日就在联合国要求英法以撤军停火。苏联趁乱声称将对埃及出兵。局势骤然混乱,国内外的压力让英法也头痛不已,11月6日,在美苏的反对声之下双方正式停火,陆续撤军,这才结束了苏伊士战争。

文/陆豆浆

参考资料:

1、《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张雪

2、《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作用和影响》,李建美

3、《论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英美关系》,温显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