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85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ji)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这一条分享了疾病的演变过程,也就是《伤寒论》上所说的传变。

病家一开始是太阳病,接诊的医家也使用了发汗的疗法,治疗后已经出汗了,但是疾病没有痊愈,慢慢传变成了阳明病。

具体的传变过程如下:刚得病时是发热、恶寒、无汗的太阳病伤寒证,然后变成干呕或者呕吐,同时伴随不能吃饭的少阳病,再进一步变成连续出汗的病症,此时就成阳明病了。

使用汗法去治疗太阳病这是非常正确的,可是为什么疾病还会进一步深入?为什么慢慢变成少阳病,然后再成为阳明病呢?

胡老的解释非常好,我就直接引用原文了:大病的时候即使你是治疗正确,也只能在表证的时候,也就是太阳病的阶段,使它好转、减轻,只是除其凶势,但病还是要传变的,不能马上就好。伤寒一般完全好,全是在少阳病的末期、阳明病的初期。

这就像是我们开车,速度非常快了,我们把刹车踩到底,汽车也不会马上就停住,在惯性的作用下,还是要滑行一段距离的,原来的速度越快,滑行的距离就越长。疾病也是这样,我们的治疗合情合理,但是疾病太重了,所以还会进一步传变,可以肯定的是疾病的严重程度肯定减轻了,我们接着合法治疗即可,不用自责,不用认为是自己治疗错误。

(0)

相关推荐

  • 太阳病——汗法——《伤寒论》#太阳病##...

    太阳病——汗法——《伤寒论》#太阳病##...

  • 卷四115,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属藏,谓属里也:属府,谓属表也.溲,谓小便也.脉浮     而大,太阳.阳明脉也.浮属表,大属里,今太阳脉浮     之表未解,而心下反硬,阳明之里又急,权乎汗.下     可也.设里有 ...

  • 不谦真人论中风与伤寒

    "中风"和"伤寒"这两个病名出现在<伤寒论>中,现在很多人理解的"中风"与<伤寒论>之中的"中风"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9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病家表现出来的是浮缓脉,身上不像前面38条那样疼痛,只是感觉沉重,并且沉重不是持续存在的,是时轻时重的,同时没有少阴病的表现,这时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5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这一条挺有意思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字面意思:病家得的是太阳病,也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6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也存在倒装情况,"麻黄汤主之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