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凿离堆
冰凿离堆
国人对为民造福消灾的官员,历来心存敬佩,心存感谢。一些为民造福消灾的官员,生前受到尊重,身后受到祭祀,有些被推上神坛,成了接受万民香火的神仙。
公元前,秦王派李冰任蜀郡太守。蜀郡,对于秦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治蜀需要有大本事。古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李冰到任前的几任蜀侯,有的掉了脑袋,有的没干几天就卷了铺盖。
李冰真是一位杰出的地方官。他在位期间,不是一味重视武功,而是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巴蜀的“殷富” 。
李冰对巴蜀的贡献,最著名是治水。
远古时,四川盆地为内陆湖,盆地内一片汪洋。水蚀三峡,湖水东出,盆地的土地显露出来,山民们才走向平原,开始了耕种。
早期,盆地的排水并不彻底。当时,川西平原只有彭山出口,洪水季节,许多低处,荡为湖泊。到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龙泉山脉蚀通一出口,内湖才变成陆州。
成都平原的水,主要来自岷江,夏水暴涨,常常水患连连。
到任后的李冰,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是只有彻底治理水患,巴蜀才会富起来,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李冰抓住了这个题目,并为之进行实践。
“冰凿离堆”,揭开了李冰在巴蜀治水的光辉一页。
我从青城山下山,来到都江堰边,看岷江水水分两路,奔腾而去,为这位秦时的蜀郡地方官凿离堆的壮举深深地鞠了一躬。两千多年了,他为巴蜀人带来的福气何止是一躬能够表达得了的啊!
离堆是湔山延伸进岷江江中的余脉。有了这个离堆,迫使江水绕道而行,造成江东苦旱,江西苦涝,郫县以下,时遭水灾。清人陈炳魁在《都江堰歌》中写道:“我闻离堆未凿前,大江茫茫水一片。奔流直泻下江南,郫县每闻吾鱼叹。”人象鱼一样泡在水中,凄苦可见。
水患的关键在于离堆。
李冰治理岷江,便是拿离堆开刀。离堆一带,为红色砾岩,石质坚硬,工具又不凑手,虽有铁器、青铜器而不坚韧,不足以刻凿硬岩。为了打开这个宝瓶口,李冰甚至采取了积薪烧崖的办法。
凿离堆,有了宝瓶口,既分流了岷江之水,有效的防止了岷江水的泛滥,又严格控制着进入内江即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有着充足的水以供灌溉。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李冰还组织修建了鱼咀,修建了飞沙堰。
鱼咀的功能在于分水,巧妙的利用了坡降度和水脉,因势利导把岷江一分为二。
飞沙堰调节、控制着水量,使成都平原免遭水旱之灾。
李冰的高明,在于他较完善解决了水患的治理和灌溉双重问题。
凿离堆、打通宝瓶口,建鱼咀、飞沙堰之外,李冰还修了百丈堤以顺水,修了人字堤分水排沙。
李冰的治水是全方位的,他创建都江堰,穿郫、检二江,穿羊摩江,导文井江,治绵水,从根本上推进了成都平原的经济大发展。
蜀地称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财富在构成“天府之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李冰的治水,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建成,有力的支持了成都平原的富庶。
巴蜀人十分感谢李冰在治蜀、治水上所付出的艰辛。正是由于巴蜀人的感谢,使李冰走上了神坛。
李冰走上神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只是民间出于感谢的祭祀。西汉之前,他只是一尊偶像,而不是神灵。后来有了一些崇拜的传说。西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了民间关于李冰变为神牛与江神斗于江中的事。李冰的正式封神,大约在东汉时期。近年在都江堰中找到一尊李冰的石像,从铭文中我们知道,在东汉时,李冰已被封为镇水护堰之神。
李冰在神坛的官做得很大,到清代已为“敷泽兴济通佑王”。
因都江堰治水而走上神坛的还有二郎。四川的许多祀庙是李冰二郎一并列祭祀的。如乐山城北的川主庙,新都城东南的川主庙,什邡西关的川主庙,新津的昊天观,等等,都是并祭李冰、二郎。
这位二郎,来历怪怪的,身份也怪怪的。《史记》、《汉书》中并没有记载有二郎治水的事。《灌县志》中,有李冰使其子二郎凿山穿江之语。那么,李冰有一个名唤二郎的儿子协助他治水,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南宋词人杨无咎在《逃禅祠》中说到的二郎神,已夺李冰“灌口擒龙,离堆平水”之功了。
后来,这位灌口二郎,不再是李二郎,而是杨二郎。封神榜中所封的灌口神叫杨戬,这位杨二郎,成了玉皇大帝的外甥。他曾被观音菩萨推荐给玉皇大帝,去捉拿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孙悟空还真的打不过他,被他追得到处躲藏。躲也没有躲过。杨二郎捉住了这位齐天大圣,并把他投入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
历史能找到一点踪迹的,有一个协助李冰治水的灌口土著族氐人叫杨磨。杨磨治水有功,受到祭祀也不足为怪。奇怪的是,平空造出一个杨二郎,把杨二郎的身份和本事弄得十足的邪乎。
是氏族的原因,是宗教的原因,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目前人们已经很难说清了。
李冰和二郎走上神坛,初期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巴蜀人民治水造福消灾,并希望他们长久发挥造福于民的作用。
封建王朝一些不法官吏的参加,竟把这本经念歪了。大修祀庙的直接后果,便是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更何况,一些官吏和土豪,借祭祀李冰的神灵,敲诈勒索,从中揩油,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壮哉,李冰!
悲哉,李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