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穿越|这些逆天文物,你见过几个?
什么是逆天?
大概就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想象,甚至从现代科技角度来看,也不可思议。
因为“逆天”,所以,这些文物才总让人觉得是穿越吧!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下面这些文物毫无疑问会入选:
贾湖骨笛
图为一支完整的贾湖骨笛(藏于河南博物院)
贾湖骨笛。
前年,央视《国家宝藏》曾将河南博物院典藏的这件近9000年前文物推向观众,从而被大众所熟知。
但,你不知道的是:它曾于1999年,早就登上著名权威学术期刊《Nature》的封面。
当时标题是“Sounds of the Stone Age”(石器时代的声音):
▼
一个20多年前就登上国外权威期刊的文物。
贾湖骨笛,它有何逆天之处?
考古学上这样定义它——
这支来自远古的笛子,是屹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
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
▲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M282:21骨笛
这样说吧。
在这件文物没出现之前,一般认为中国音乐起源最早只是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文献也大都这样记载。
当时的乐器,五音阶就不错了。
“七音阶”,不可能。
不过,也有推测:中国的七声音阶最早也只是到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前,在易水别离时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用了“变徵”。
而这个七声音阶的“变徵”还被认定源自于西方异域。
简言之,贾湖骨笛没被发现前,不仅音乐史定在公元前3000年,连七声音阶都被认为源自西方。
然而,这件文物彻底改写了历史。
它不仅将中国音乐文明起源时间从传说中的公元前3000年的黄帝时期,提前到了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将中国音乐历史源头,一下推前了数千年。
还将七声音阶源自国外的说法钉死在一边,给那些小看祖先的人一记狠狠耳光——
看,我们的祖先早在8000多年前,已经用骨笛吹出了近七声的下徵调乐音。
另外,这件文物还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之处。
众所周知,贾湖骨笛的骨头来自丹顶鹤的尺骨:
▲鹤类禽鸟骨骼位置图
正如图所描绘的,将尺骨锯掉两端的骨关节,而后在骨身上开凿五至八个不等的孔眼,即为贾湖骨笛。
生物学上,鹤鸟的颈管长达1米以上,是人类气管的6倍。
引颈而歌,声音可传到数千米以外。
所以,《诗经·小雅·鹤鸣》中曾对鹤描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加上鹤的骨骼又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7倍,制作骨笛再好不过:
然而,神奇之处便是:这些等比距离一模一样的孔,8000多年前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居然钻制成了。
你可能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掌握好比例用尖锐的石器就可以钻制。
但,不要忘了,这个可是距今近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更不要说骨笛制作工艺还要历经——截取骨关节、设计孔位、钻音孔、调音成器这些程序。
小孔调音孔,骨笛断裂处缀合孔:
放到现在,我们现代人如果在没机器的情况下未必能做。
是不是很“逆天”?
战国水晶杯
看起来,它更像我们现代日常喝水用的玻璃杯。
也难怪,会有网友说它穿越。
不过,这件水晶杯却实打实的由一整块的水晶制作而成。
▲水晶杯出土时的情况
如果是一整块水晶,问题来了: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水晶的硬度不是一般的高。
很难加工。
看杯子造型,上宽,下窄,这样的造型加工起来重加的复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抛光。
外壁抛光相对简单一些。
但因为水晶杯上宽下窄的特点,手伸不进去,里面的部分很难打磨到。
古代人是如何把内壁和底部打磨的那么光洁平整?
目前,它的制造工艺技术考古还尚无定论。
所以,面对它,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青铜卡尺
青铜卡尺,扬州市博物馆藏
青铜卡尺,穿越文物中必提的一个。
理工科的朋友们测量器物的长度、深度和内外径时可能经常用到一种东西——游标卡尺。
最具现代测量价值的游标卡尺一般被认为是法国的约尼尔·比尔发明。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大中华的工匠就已经用上了外形、功能和用法都与之极其相似的青铜卡尺。
而且两者的工作原理更是几乎没有区别:
图(上):青铜卡尺 图(下):现代卡尺
青铜卡尺也是由固定尺、固定卡爪、滑动尺、滑动卡爪等部件构成。它既可测量器物直径,又可对深度、长、宽等进行测量。
早在青铜卡尺还没被发现之前。
其实,文献中也有关此类记载。
晚清时期吴大澄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当中还有卡尺的拓本,但由于原物流失未能得到证实。
直到1992年5月,青铜卡尺在扬州市邗江区甘泉镇东汉早期的砖室墓出土: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的青铜卡尺
最后,经鉴定系造于王莽新朝时期,这才确定了游标卡尺最早是起源于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