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名臣,大明兵部尚书王竑:功在国家,泽在生民
17.王竑:泽被生民的一代名臣
明代的甘肃,走出了不少的名臣,既有李梦阳、赵时春这样的文学家,也有段坚这样的理学名臣,更有彭泽、王竑这样的政治家。
在这些众多的名人中,政治家王竑“功在国家,泽在生民”,让人至今怀念。
王竑(1414年——1488年),字公度。王竑祖籍江夏,他的祖父王俊卿坐事戍守河州,于是就把户口落到了河州,成为河州人。王竑的父亲王佐一辈子没有当过官,大学士解缙被贬官到河州时,王佐认识了解缙,两人成为文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
21岁时,王竑成为儒学生员,正统三年考中举人。正统四年,王竑考中进士,名列第五,成为二甲进士。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父母亲接连病故,丁忧在家。直到正统十一年才被授于户部给事中。王竑的性格中受西北边塞的影响的很大,为人豪爽,有气节,遇到事情敢言。
正统十四年,在明朝历史上而言是一个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土木堡事件,明英宗不听大臣的劝阻,在粮草物资、情报等,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轻信宦官王振之言,就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领的鞑靼骑兵包围,50万大军溃散,明英宗也被俘虏,这就是《明史》中所说的“英宗北狩”。
在危机时刻,大臣们推举郕王朱祁钰监国,在午门上举行朝议。朝议中群臣弹劾王振误国罪,大臣都哭到在地,要求惩处王振余党。此时,王振余党依然嚣张跋扈,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的死党,他大声叫嚣,呵斥群臣,要求立刻离开。王竑非常愤怒,奋臂而起,上前抓住马顺的头发,呼喝说:“你这个奸贼死到临头了,还敢如此嚣张!”王竑一边骂,一边用牙齿咬马顺的面部。周围的大臣见状,一拥而上,将马顺打到在地,众人拳脚相加,立时将马顺打死。
此刻朝堂大乱。郕王很紧张,就起身向走入了宫中。王竑率群臣紧紧地跟随在郕王的后面,郕王派遣中官金英前来问群臣想说什么?群臣回答说:“内官毛贵、王长随都是王振的余党,请郕王将这两个人也绳之以法。”郕王只好命人把这两个人从宫门门缝中推出,结果这两个人也被群臣打死,
王竑由此名震天下,郕王也对王竑非常信任和器重,给予慰问褒奖。
郕王即帝位后,改年号为景泰,也先兵已经到了京师外围,郕王命王竑和王通、杨善守御京城,特别把他提拔为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的军队。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军民军民终于击退了也先大大军。为加强京师外围防守,皇帝下诏命王竑和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关。王竑到居庸关后,立即挑选士卒马匹,修缮城墙,对一些不到职的将帅进行弹劾,一时间居庸关面貌一新。
外敌一去,内患又生,一些人开始秋后算账了。景泰元年四月,浙江镇守中官(皇帝派到地方上负责监督的太监)李德给皇帝上书说:“马顺等犯了罪,应当请示命令再进行诛杀。而各位大臣却擅自杀害。当时若不是有内官拥护郕王,形势就非常危急了,对这些犯阙贼臣不能再任用了。”
皇帝把这份奏章交到朝堂上廷议。于谦等反驳说:“上皇(指明英宗)蒙尘,事情是由王振引发的,而马顺等人都是王振的心腹,陛下监国,群臣共请行戮,而马顺还敢呵叱。所以才引发了众位大臣的愤怒捶死三人。这正是《春秋》中所说的诛乱贼的大义。如果不当机立断除去王振的爪牙,朝内奸党横行,国家不是非常危险了,臣等以为这件事情不用再提了。”皇帝只好说:“诛乱臣,所以安众志。廷臣忠义,朕已知之,卿等勿以德言介意。(《明史王竑传》)”
八月,王竑有病从居庸关返回。不久,又被任命和都督佥事徐恭监督漕运,负责治理通州至徐州运河。
第二年,尚宝司寻找马顺的牙牌没有找到,马顺的儿子请责问王竑,皇帝答应了。各位谏官说:“马顺党奸罪重,廷臣共除之,更不要说牙牌了。这件事情并非王竑一个人的,如果责问王竑,就没有敢做忠臣了。”至此,诛马顺的事情才暂告一段。
这年冬天,王竑兼任巡抚,管理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他的事务日益繁重。景泰四年正月,两淮灾伤频发,春天气候反常,异常寒冷。他先上言提醒朝廷,同时劝谏天子。皇帝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很快灾难就来临了,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发生大水,老百姓无家可归只能站在路边,等待朝廷的救助。王竑一边上书朝廷,一边开仓赈灾。山东、河南的饥民都到两淮就食,仓库的粮食吃完了。只有徐州广运仓还有余粮,王竑想用这里的粮食赈灾,可是看守的太监却不同意,王竑直言说:“老百姓吃不是饭,马上就会变成盗贼,如果你不答应,一旦有变,首先应该杀你,然后我也就只能自尽。”
中官害怕王竑的威名不得不听从。王竑同时上书自劾,请求处罚。皇帝闻听后,立刻命侍郎邹干带着钱赶赴两淮,听王竑便宜行事。
王竑想尽各种办法赈灾,救活一百八十五万余人。同时,劝富民出米二十五万余石,给饥民五十五万七千家。贷给灾民牛、种子七万四千余,复业者五千五百家,返回家的发给路费。灾民人忘其饥,颂声大作。尚书书金濂、大学士陈循等皆称王竑功的功绩。是年十月,王竑调任左副都御史。
后来明英宗复辟,撤了王竑的官,改任王竑为浙江参政。过了几天,石亨、张軏追究王竑打击马顺的事情,他被降职为民,编管到江夏。半年后,明英宗在宫中看到了王竑的上疏,见其中写道“正伦理,笃恩义”语,很受感动,命派遣官吏送回家乡,让有关的部门妥善照顾。
天顺五年,孛来寇庄浪,都督冯宗等出讨。由于李贤的举荐,王竑官复原职,与兵部侍郎白圭参赞军务。第二年正月,竑与宗击退孛来于红崖子川。大军返回后,王竑仍留下镇守到冬天。
朝廷下诏让他返回京师,第二年春,再次让他督漕抚淮、扬。两淮百姓闻王竑再来,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
宪宗即位后,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及宣府巡抚李秉堪大用。皇帝召王竑为兵部尚书,李秉为左都御史。王竑担任兵部尚书后,推荐韩雍为总督用兵两广。整顿京营,回复旧有的员额,禁止世家豪帅擅自把禁军当做杂役,将不称职的京营十二营八十余人全部罢免,补充了一批能干的中层军官。后来兵部清理贴黄缺官,王竑和诸大臣举荐修撰岳正、都给事中张宁,但为李贤所阻挠,竟还把这两个调到外地。
朝政如此,王竑愤然上书,说自己身体不好,请求回家养病。尽管皇帝多方挽留,但他坚决请求致仕。九月,接到命致仕去职。
起初,竑号其室曰“戆庵。”致仕后,改成了“休庵。”在家里过起了田园生活,就连乡里人也轻易见不到
王竑在家乡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正德间,赠太子少保,谥号庄毅。
(图片来自吴辰旭先生微信,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