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是孔老夫子的学生,他本身也是一位大孝子,在二十四孝里面是有排名的;记载中说,有一天他到山上砍柴,结果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道如何接待,就很想呼唤自己的儿子早点回家,就想了一个方法,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平日对自己非常的孝顺,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这一咬,十指连心,就很痛,结果曾子在山上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好像家里出了什么事,于是赶紧从山上往家里跑,回到家里一看,才知道家里来了客人;从这里可以看到,如果不是曾子念念都念着自己的父母,没有一时一刻忘记,如何能够得到这样的感应

这种感应、这种能力人皆有之,人的心性本来就是畅通无阻的,通达十方法界的,如果一个证得自性的人,众生有什么样的念头,他都能够感知得到,因为他心性的能力没有障碍,所以圣人教世人要悟明心性,就要从尽孝开始,因为世人虽没有能得到通达十方的能力,但是从尽孝入手容易证得,就能够超越时空,跟父母心心相印,感而遂通,然后将这一颗孝心扩展到一切人、一切物,就能跟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有所感通,明心见性了

在这里他说慎终追远,慎就是谨慎,终是父母寿终,做儿女的必须要用最谨慎的态度去治理丧事,来表达对父母深重的哀悼、深刻的怀念、无限的感恩;追远就是追思自己过世的父母祖先,丧葬以后要依礼、依时追念祭祀,而在祭祀的时候必须用诚敬的心来祭祀,表达对祖先、对父母恩情的怀念,这是不忘本,也是养我们厚道的存心,所以慎终追远就是培养孝心,它的结果就是民德归厚

民德归厚如朱子所说: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当世人时常能够慎终追远,必能增长孝德,人心就能变得厚道,那么国家的基础就厚,国力就能够强盛,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很深,它的枝叶就能茂盛,它就能够抵抗风雨的侵袭,能够经受灾难的考验,所以朱夫子接着又说: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如果由这样的一位厚德君子来做领导人,他就能以身作则教化百姓,百姓就能把原来不好的习气给改掉,道德就变得厚重,那么民风就转化,这个国家就能太平,社会就能和谐

而教民慎终追远,其事甚多,如何能够使本厚的民德重归于厚?,这种事相有很多,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便是追远;饭食已讫,一箸一器,必安放整齐,便是慎终。

所以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绝不可能为国尽忠的,而只要人人都能做到忠与孝,那么家庭与社会自然就可以得到安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