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梦回井字院/赵丽丽
许久已无梦,昨夜却梦见若干年前经常梦到的井字院。常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什么样的“思”令我梦回?
井字院是县一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之所冠以“井”字,是因为房屋的建筑按汉字“井”字的形状来布置。我自幼随身为一中教师的母亲生活在这里,假期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在井字院里玩耍捉迷藏,我的初中、高中的生活也是在这里渡过。这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校,占地近百亩,是一所北方园林式建筑,“井字”风格的建筑在全县独一无二,美丽迷人,令无数毕业生离校多年每每想起依然魂牵梦绕。
县一中坐北朝南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种植不同的花卉树木,花木成行绿树成荫。第一个区域是一进校门的地方,一条大路通往校园深处。路的两侧是高大的梧桐树,设计者有心借此对莘莘学子寄托厚望。每到春天梧桐树开满浅紫色的花,整个校园里都弥漫着甜甜的味道。路的东侧是一大块空地,种着时令的蔬菜;紧挨着墙边是教师、职工的小伙房。菜地里一座水车孤独地矗立在田野中,只有浇菜时它才吱吱呀呀地唱着欢快的歌。路的西侧靠着南墙根有几间低矮的瓦房,那便是双职工的家属院,虽然连院墙也没有,最初也只有三、五户人家,大家也都称它为家属院。家属院向北不远处有一座高达十几米的水塔,红砖塔体灰白水泥的塔顶。水塔是没有盖子的,水抽满了常会四处溢出,从十几米高的水塔上像瀑布般落下,哗哗哗很是壮观。每当此时,家属院的孩子们飞奔而来,欢呼雀跃。有的还拍着手跳着脚大喊:水塔溢了,水塔溢了!是我们童年最喜欢的风景。
院子的中间正对着大路有一道盈门墙,盈门墙上画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盈门墙周边站着几棵俩人抱不住的大柳树。以此为起点往北便是第二区域——井字院,“井”字的上半部分(南端)青砖灰瓦的排房是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门前或长着葡萄或长着山药,母亲门前则长着一棵银杏树。秋天的时候银杏树下飘满了落叶,许多同学都来捡几片金黄色树叶做书签。院子中间的空地是平时开大会的地方,批林批孔会,学习毛选讲用会等。记得有一次学校请了附近贫下中农来开忆苦思甜会,伙房蒸了数盆野菜团子和大桶的野菜糊糊做准备。大会开始前学姐学兄们齐声高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贫下中农代表声泪俱下地控诉着万恶的旧社会,被感动地稀里哗啦的学姐学兄们流着泪吃着难以下咽的野菜团子和野菜糊糊,发自内心地高唱着《东方红》,那种穿透心灵的纯真和纯粹装饰了我童年的记忆。“井”字中间笔画两横部分是教室,分别容纳初、高中学生。院子里种的是楝树和桐树,经过近二十年的生长已经枝繁叶茂,教室里格外阴凉。课间休息时同学们聚在院子里,在明媚的阳光下听树叶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井”字的下半部分(北端)是学生寝室。井字院后边是第三区域,几排教师办公室和一个小菜园,亦是四季常青瓜果飘香。井字院的最西边由南到北是一个硕大的操场和一座较大规模的学生食堂,四周栽满高大的白杨树和婀娜的柳树。这么多年不能忘怀的除了它曲径通幽处暗藏的枣花小蛇和鬼故事,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意。
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对平时成绩尚好的我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打击,带着些许的遗憾很快就参加了工作。但自此每年高考季总要重复同一个梦境,回井字院参加考试。梦中的井字院不是阴雨天就是停电,梦中的我不是笔不下水,就是忘记戴眼镜看不清试题。听着身旁同学们钢笔行走在试卷上的沙沙声,无助的我独自品尝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忧伤,总是在睡梦中急醒……这个梦一直持续到儿子考上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才逐年减少直到忘却。
离别母校三十多年,为了梦中的井字院曾经数次回去,每次回去总有许多温暖在心里。大约十年前再次回去,新建的教学楼一栋栋拔地而起,那些生长了近五十年的柳树、桐树、梧桐树连同青砖灰瓦的井字院已不复存在,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故地重游。井字院作为历史只能留在梦里留在记忆里。
作 者 简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