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产品”席卷全国,日销8000万的背后,收割00后的“智商税”

3年前,泡泡玛特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经营7年时间却始终无法做到止亏为盈。而在3年后,泡泡玛特却成为潮玩界最知名的中国品牌。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16.834亿元、4.511亿元。而在2017年时,泡泡玛特的营收与净利润还是1.581亿元与156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泡泡玛特增长之迅猛。那么是什么让泡泡玛特成功逆袭呢?答案是:盲盒。

泡泡玛特本是玩具合集店,目标是搜罗全球新奇文创产品。虽然其逐渐形成连锁,代理商品种类也愈加丰富,但却难掩背后亏损困境。直到2016年,泡泡玛特迎来了转机,从此公司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2015年末,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年底盘点时,发现Sonny Angel这款玩具的销量尤为高,顺蔓摸瓜王宁发现了盲盒的商机。通过调查,王宁发现一款名为Molly的娃娃很受欢迎,于是2016年其便拿下了Molly大陆地区独家销售与生产权。

此后,泡泡玛特便开始通过盲盒的方式出售Molly娃娃,利用人们的收集癖与赌徒心理,盲盒Molly大获成功,公司也成功扭亏为盈。

可以说,盲盒成就了如今的泡泡玛特,同时,泡泡玛特也将盲盒带到了中国。Molly、独角兽、吾皇万睡等,都成为令年轻人,尤其是00后疯狂的盲盒产品。

通过盲盒的销售方式,一个成本不高的塑料玩具,被卖到59元/个。而且,消费者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款式,往往会一口气买上许多个。盲盒堪称“暴利产品”。部分消费者对盲盒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买盲盒花掉几十万的新闻,时不时会冒出来一条。

2019年双十一,泡泡玛特销售额创下了8212万元,令人感叹盲盒的魅力竟然如此之大。不过,在日销8000万的背后,对于盲盒是收割“智商税”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把盲盒看做资本炒作的产品,有人将其看为“隐形毒品”,把盲盒视为洪水猛兽。

盲盒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盲盒不过是许多消费者用来愉悦自己的小玩具,为此疯狂之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消费者只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爱好,以此点缀自己的生活、结交好友等。不过,盲盒的确有令人上瘾的因素,消费者应当警醒。

对于盲盒,你怎么看呢?

文/BU 审核/有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