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法圆通-喘、痰、痿

​喘证

按喘促一证,有外感风寒而致者,有太阳证误下而致者有胃火上攻而致者,有湿痰水饮闭塞而致者,有元气欲脱而致者。

因风寒而致者,由风寒之邪,闭塞肺气,肺气发泄不畅,上壅而喘,必发热、头痛、身疼一段为据。如发热而无头疼、身疼,或见口唇青,脉劲之喘,必是元气外越,不得即以外感风寒闭塞目之,辩认留意切不可少。法宜宣散,如麻黄汤,定喘汤,小青龙汤之类。

因太阳误下而致,由太阳之邪未解,既已壅塞发泄不畅,仍宜大启其腠理,俾邪早出。医者不明其理,见其大烧,以为火旺,妄行攻下,客邪下陷,愈不得出,壅于胸膈,呼吸错乱,而喘证立生。法宜仍举其所陷之邪,如桂枝汤去芍药倍桂,或重加甘葛以举之类。俾欲出者,仍从外出,以解透为妙也。

因胃火上攻而致者,由胃中素有伏热,或与外来之热邪相协,或胃中有停滞生热,热甚则邪火上攻,热逼于肺,气无所主,呼吸错乱,而喘证立生,必有大渴饮冷,口臭气粗,二便不利等情。法宜攻下,如大小承气汤,白虎汤之类。

因痰湿水饮而致者,由太阳之气化偶乖,中宫之转输失职,水湿停滞不行,久久中气日衰,痰水日盛,渐渐上干清道,壅塞太甚,呼吸错乱,而喘证立生。其人定见食少痰多,清水上涌,喉中不利。法宜温中除湿,如桂苓术甘汤,理中加砂、半、茯苓之类。

因元阳将脱而喘者,由其人阳衰阴盛已极,逼阳于外,阳气不得下趋潜藏,阴阳两不相接,呼吸错乱,而喘促立生。必现面白唇青,口舌黧黑,人无生气,全是一团纯阴。此刻有大烧、汗出之,可畏。法宜回阳收纳,如吴萸四逆汤加丁香、胡椒、砂仁之类。尚可十中救一二。[眉批]知非氏曰:孟子云,今夫厥者趋者,是气也。又曰:夫志,气之帅也。又曰:持其志,勿暴其气,此理可通乎治喘?彼趋与厥,皆令人气喘,以其升降纡徐之机,为作劳所迫促,然一经静镇而即乎?今气之喘,不由作劳而亦迫促不舒,且非静而能镇,是孰使之然哉?诚有如钦安所论五因,各因皆有辩认阴阳虚实之凭据,可谓详矣。惟元阳将脱之喘,用回阳收纳之法,未免骇人。殊不知志为气帅,持其志,勿暴其气,正合用姜险之机宜。神机化灭,升降将息,火用不宣,水体不动,惟有用姜、附以养帅,帅如能振,气即随之而号令,庶几中与,可冀此炼石补天之技,出人头地之医,学者视姜、附退热为泻火,学者视姜、附为凉药,则更妙矣。呵呵。

凡治喘证,切不可猛浪,先将阴阳情形审明,然后施治,切不可一味治喘,妄以苏子降气汤,麻黄定喘汤投之。风寒可施,内伤则殆。

中痰

按中痰一证,予思中字不甚恰切。未痰之所以生,半由太阳失运,水液不行,聚而为痰。或由中宫火衰,转输失职,水湿生痰。或由心阳亏损,不能镇纳浊阴,水泛于上,而痰证生。种种不一。是痰皆由内而生,并非由外而致。由外而入内,始可以言中,由内而出外,决不可以言中。凡为痰迷之人,必素秉阳衰,积阴日盛,饮食不运,气机不宣,忽然外邪引之,内气滞之,阴邪窃发,寒痰上通,堵塞清道,人事昏迷,喉中痰响,脉必滑利。平素多病多痰,法宜扶阳为先,祛痰为末,如姜附汤,姜桂茯半汤,真武汤之类,皆可施之。即曰痰闭可也,何必曰中。[眉批]中字之义驳得倒,痰字之理认得真,治痰之法自尔超妙,非庸手所得知。患疾之人遇之病可愈,学医之人入手不得错,此救世之法,医医之意也。

痿躄

按痿躄一证,《内经》云: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躄。又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束骨利关节者也。阳明虚,则宗筋弛。李东垣、丹溪遵《内经》肺热一语,专主润燥泻火,似为有理。但《内经》称治痿独取阳明,乃不易之定法,此中必有定见,当是肺热叶焦之由,起于阳明也。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生精生血,化气行水之源也。《内经》谓阳明虚则宗筋驰。明是中宫转输精气机关失职,精气不输于肺,则肺痿生;精气不输于脉,则心痿生;精气不输于肉,则脾痿生;精气不输于脉,则心痿生;精气不输于肉,则脾痿生;精气不输于筋,则肝痿生;精气不输于骨,则肾痿生。以此分处,则治痿独取阳明一语方成定案,即不能专以润燥泻火为准。[眉批]知非氏曰:是何意态雄且杰,高淡雄辩惊四方。要知人身三百六十骨节,无论何节,精气一节不输,则一节即成枯枝。《黄庭经》曰:泥丸百节皆有神,一节无神,则阴邪起而为病,此理精粹。以此推求,方得痿证之由,肺热叶焦之实,即此可悟。治痿独取阳明一语,实握要之法。予思各经为邪火所侵,并未见即成痿证。即有邪火太甚,亦未见即成痿证,果系火邪为殃,数剂清凉,火灭而正气即复,何(痿躄……火灭而正气即复,何此段文字原本脱,据光绪本《医法圆通》补。)得一年半载而不愈。东垣、丹溪见不及此,故专主润燥泻火,是皆未得此中三昧。[眉批]一家之言,未窥全豹。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中复阳,中宫阳复,转输如常,则痿证可立瘳矣。如大剂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参附汤,芪附汤,归附汤,术附汤之类,皆可酌选。

(0)

相关推荐

  • 古今医案按(六)

    火 虞恒德治一妇.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半年后.虞诊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四服.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帖.热悉退.后以四物加知母.黄柏.少佐 ...

  • 中痰(《医法圆通》)

    按中痰一证,予思中字不甚恰切.未痰之所以生,半由太阳失运,水液不行,聚而为痰.或由中宫火衰,转输失职,水湿生痰.或由心阳亏损,不能镇纳浊阴,水泛于上,而痰证生.种种不一.是痰皆由内而生,并非由外而致. ...

  • 《医法圆通》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 一治忿嚏不已.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 一治腰痛难于转侧.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 ...

  • 《医法圆通-伤寒溯源解》(郑钦安)

            仲景为医林之祖,著<伤寒>一书,以开渡世津梁,揭出三阳三阴,包含乾坤二气之妙,后贤始有步趋.无奈相沿日久,注家日多,纷纷聚讼,各逞已见,舍本逐末,已至于今,故读<伤寒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四:中医之医法圆通上

    尊敬的吴老师,各位巴山夜语群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受大家的邀请,能够在巴山夜语群跟大家共同来聊聊中医的一些事儿.今天我和大家聊的是中医之医法圆通. 我们讲中医是道呢?是法呢?是术呢?自古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四:中医之医法圆通下

    当我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独得天机的时候,又有许多的疾病仍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处而处理.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当中,对奇经八脉的指导思想,用六经来治疗奇经八脉的思想,我觉得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把它也从书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四:中医之医法圆通中

    现在有些说法,就是我只会伤寒的式法,我把其他的式法全部舍去了,这些方法对不对呢?我认为不太对,为什么呢?比如说古人在清朝的时候,所有的医典医集都汇集在那里了,刚开始有伤寒的.金匮的东西,后来又分了许多 ...

  • 《医法圆通》作者:郑寿全,字钦安 朝代:清

    卷一\用药弊端说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 ...

  • 医法圆通全文

    <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此次校勘,是以同治甲戌年(1874年)成都原刻初印本为底本 ...

  • 中食(《医法圆通》)

    按中食一证,中字亦不恰切.夫食以养生,虽由外入内,并非食能害人,必其人素缘中气不足,运化气衰,阴邪已经发动,偶遇饮食入内,阻滞不进,忽然闭其清道,人事卒倒,形如死人,皆是气机偶闭为之耳,何得谓食之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