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汉白玉碗的绝世之美,值得收藏!
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回归,触发了国人灵敏的神经,藏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的7根圆明园汉白玉石柱致使国人对汉白玉的极度注重,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花1000万挪威克朗相当于160万美元买7根石柱,此举令人惊叹的同时,也让人又一次看到了汉白玉的价值所在。
“乾隆孝粉”玉碗,其精选上等汉白玉雕琢而成,纹理细腻,造型轻巧,圆口,略外撇,深弧腹,平底,矮圈足,质佳,表面亚光。整器一气呵成,纹饰雕琢精致细腻。整器构思精巧并寓意吉祥。用料较大、难求,十分珍贵。其周遭绕以花卉纹样。恣意绽放的鲜花点缀于曼妙飘逸的花枝中间,整幅画面繁而不乱,却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给人一种新鲜、活泼、清新的感觉。整件器物虽雕饰简洁,但素雅、端庄、大方之气不减,加之碗内壁的花卉图又为其增添了灵动的色调,底座有八卦图,与之配套,更大大提高了此物的艺术欣赏格调,堪称难得的一件佳品。
乾隆孝粉玉碗是乾隆年间的一种玉碗,底部刻着篆字,上书“乾隆年制”,后有有人误念成“乾隆孝粉”,因名字通俗易解而流传。明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酒具非常盛行。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来做笔洗、水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器装饰陈设。由于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乾隆皇帝是我国古代最 爱玉的帝王。历史上再没有哪位帝王,象乾隆帝那样,对玉器的认识和研究投入如此大的精力。他爱玉、藏玉、甚至在玉器制作上亲力亲为。他在位期间是清宫收藏古玉最多的时期,“乾隆孝粉”玉碗,碗的内外部有花纹,其材质十分精美,用灯光打照,整体十分通透,有玉质光感,一般来说,主要是上等和田白玉,是宫廷御用之物,极少流落民间。另外,“乾隆孝粉”(实际是“乾隆年制”)主要是玉碗,几乎没有其他造型。
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内含闪光的晶体,晶莹透亮,质地坚实而细腻 ,易于雕刻,古往今来均为名贵建筑的原料,成为千百年来皇宫王 府庭院雕刻石材的首 选。汉 白玉色泽呈乳白色,清雅纯净,却富有贵气,以独有的魅力触动了世人的神经,颇受人们喜爱 。
乾隆汉白玉碗的鉴定可以从以上四点来进行鉴定,目前市场上鉴定鱼龙混杂,每个专家说法不一这让很多藏品面对纠结之中,甚至十个专家有八个说的不一样,市场上也有较多伪专家,这让藏家们很是头疼,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收藏能力。
出土乾隆汉白玉碗的鉴定,有人觉得先鉴定工艺特征,也有人说先鉴定玉质。我通过大量实践认为:这些想法值得商榷。现在如果再采用古代的加工方法制作,完全可以仿造出古代的工艺。如果是老玉新工,估计打眼是十拿九稳的事。再说,工艺文饰在鉴定过程中,主要还是作为断代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件乾隆汉白玉碗的新、老都断定不下来,断定它的年代是否还有意义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样的道理。绵延8000年的玉文化史,从考古发掘看,中原地区真正使用和田玉,是从商代 开始,战汉才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受礼制所限,更多的还是就地取材,特别是一些陪葬乾隆汉白玉碗,更是用料一般。所以,玉质的鉴定,并非是鉴定乾隆汉白玉碗新老的首要因素。我没有从玉质,专 业理论术语等方面谈起,是因为很多专家的书籍上已经讲得非常全面、具体,这里不必要再浪费纸墨。
乾隆汉白玉碗普遍存在着巧色及带色料乾隆汉白玉碗的现象,但这种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经历长期地下环境的浸蚀,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蚀,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特征规律。掌握生坑乾隆汉白玉碗的主要特征。所谓生坑乾隆汉白玉碗的指出土以后没有进行过任何清造处理,乾隆汉白玉碗本身粘附着各种沉积物质,而且附着力极强。而赝品是采用人为制造在玉表的附着物,这种人造附着物质粘结密度及粘结力很差,这是辨别真伪的一方面,生坑乾隆汉白玉碗应没有任何人为处理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