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负面影响,新能源产业险中求稳
战胜疫情
共克时艰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蔓延、发酵,延长春节假期、延迟开工等一系列应对举措陆续实施,劳动力、原料、物流及航运等均受波及。国内多个省份的新能源设备生产因此而停工或晚开工,新能源生产相关零部件库存告急、产能延滞,供需短期受限,国内外市场的光伏、风能及储能系统均被影响。
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供给制造基地,79%的晶硅料、96.2%的硅晶圆片、77.8%的电池片、65.3%的模块以及近乎100%的太阳能模块用玻璃都是由中国制造。据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预估,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电池产能可能会下降10%,中国锂离子电池年产能可能会减少 26GW·h。
标普全球指出,印度80%的太阳能模块依赖从中国进口,供应链暂时受阻可能会提高印度共 22.4 亿美元太阳能计划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印度 3GW 容量的太阳能建设工期;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表示,通常东南亚、美国厂商都会有1~2个月的备货库存,因此若中国厂商停产1个月以上,厂商备货不足将使得东南亚、美国出现供货短缺现象。
同时,中国也是风电零件制造大国,美国风电产业供应链就与中国关联度颇高。本来预计中国 2020 年风电装置量可达 28GW,疫情影响下中国今年新增安装量可能会减少10%~50%,而这一切取决于中国开工及运输恢复状况。
随着2月10日的陆续开工、复工,疫情中受影响较大的电池、组件产能已在陆续恢复,风电行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也纷纷复工,新能源产业链可能中断的情况得以缓解。据江苏省工信厅统计显示,作为光伏制造大省,江苏光伏企业复工率已超过60%。
与其他能源相比,近年来光伏成本快速下降,且利好政策不断出台。2020年春节前夕,我国新能源行业政策密集出台。1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发电市场环境监测评价方法及标准(2019年修订版)》;1月19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韩美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1月20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现行补贴方式、资源配置方式、补贴退坡机制,并优化补贴兑付流程,提出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均纳入补贴清单。
1月22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通知;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挂网,2020年光伏建设方案出炉,行业期待的总补贴额最终确定为15亿,同时光伏总体消纳能力将于3月底公布,4月底将启动2020年拟新建的补贴竞价项目申报工作。
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下,光伏规模化扩产仍将持续。如通威股份预投资200亿元拟在成都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晶澳科技宣布上调义乌新建产险规模,投资102亿建设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并升级宁晋3.6GW高效电池项目。
近期,光伏板块在所有能源行业中连续上涨。这一现象也正说明,光伏利好政策频出,发展势头强劲,且大部分人也确信此次疫情不会延续很长时间,都预估在2月底能得到控制,因此光伏零部件、组件生产也能早日回归正轨。
据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纳入补贴最后期限将至。因此,行业专家预计2020年陆上风电将迎来抢装潮,而2021年海上风电也将有相当存量项目完成装机。数据显示,2019年陆上风电公开招标量达52GW,而2019年并网风电项目仅25GW。而2020年有抢装需求的存量项目可达60GW以上,这将推高2020年风电装机及相关上游企业出货,预计全年装机相比2019年可增长40%~6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光伏、风电政策逐步明晰,疫情对行业短期供需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2020年春节前国家能源局下发的相关文件,其相关政策比2019年提前出台,2020年光伏竞价准备、建设时间充足,因此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抵消疫情负面影响,实现持续增长。
有关专家指出,预计此次疫情短期将导致出口产品检疫加强,或致光伏产品短期外贸受挫,但从中长期看,海外市场平价区域进一步扩大,装机需求将持续旺盛,且海外厂商与国内大多签订长单协议,短期产品出口检疫对交付进度或有所后移,但不影响市场中长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