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能不能悟道,得各抖各的机灵
我:大师,为何我家产数亿,高大英俊,但还是追不到那个她呢?
方丈:你看看墙角,那有个完成了一半的竹篮。
我:大师,我明白了。你是想说,别半途而废!
方丈:施主,老衲的意思是,你接着编。
平常喜欢看段子的朋友都知道,网上有一类梗叫做“大师,我明白了”,其实就是对话形式的幽默。其中一方是高僧,另一方不一定,红男绿女、飞禽走兽没什么限制,一番无厘头地交谈下来,无不令人捧腹。
虽然此类幽默如今被网友玩成了烂梗,但在历史上,这还真是一种重要的参禅方式,名叫 “斗机锋”,参与双方分别是禅师与其座下或是前来参访者,两下风格皆是针锋相对,所谓“击石火、闪电光”。
说来佛教参禅方式有着悠久的演进历史,从最初的“如来清净禅”到后来的“祖师禅”,再到唐朝中叶六祖惠能以后,“祖师禅”演进为“机锋禅”,其特点是不引典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各种领悟和心境,都是日常生活的语言,甚至有许多土话,比如“作么生?”这是湖北话,再加上些幽默感,便形成了机锋禅。
机锋禅开创了佛教参禅方式的新气象,摆脱了晦涩典籍的束缚。朋友们想想,佛典里的文字,那可不是一般的古文,尤其是梵文转译的词汇,极为生僻,令人很难看得下去。而机锋禅则简单明了,用的是人们生活中易懂的词汇。
但佛法毕竟是需要领悟的,机锋禅虽说表现形式浅显,可斗机锋都是有特定情境的,如果你没有把自己融入到情景之中,把禅人格化、性格化,把禅师谈吐连同周边环境做好“主题重现”,只把禅当成学问知识理解,也一样摸不着头脑。
1. 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
苏州狮子林中最著名的景致,就数其中的大假山了,这里是国内最大的湖石假山群,分为水假山和旱假山,内有九条道路,曲折回环、险峻幽深,据说乾隆皇帝在此间游赏时,也一度迷路而不得返。
虽说如今大假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小朋友在此躲猫猫、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可大假山真正代表的是一种佛教意境,这里可比作狮子林初建者天如禅师心目中其师普应国师原住地天目山狮子岩,而周边怪石则象征环列听法的僧众。
大假山北面有一座高大的二层建筑,四周有围廊,底层匾额上书“揖峰指柏”。
“揖峰”指的是宋代书法家米芾对石作揖的典故。这里表达的是对庭前假山的热爱之意、对听经说法的崇尚之情。而“指柏”则牵扯到一桩禅宗公案、一则斗机锋的故事了。
据《五灯会元》卷四记载,时有僧问赵州从稔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僧又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又云:“庭前柏树子。”
禅宗“公案”是指禅师与弟子之间关于佛性、禅意、佛法的对话,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探讨人生”, 但他们在禅宗中的探讨方式很“诡异”,似乎总是有话不直说,让人怀疑这些和尚是不是都在故弄玄虚。
比如这里僧人表面上问达摩祖师西来的意旨何在,而实际问的是如何立地成佛。而禅师的答话,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那我们对此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呢?
2. 不拘一格,艳诗悟禅
后来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禅僧圆悟克勤,在湖北黄梅五祖山的法演禅师门下,对于此禅的参悟最为有趣。
当时有一位在朝廷任职的陈姓提刑官,辞官返家途中,特来黄梅山向法演禅师问法:“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提刑大人,你可曾读过这样一首艳诗吗?'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诗中的后两句就是祖师西来意了。”陈提刑官听了,口中称是,满意下山而去。
一旁的克勤听了,狐疑地问:“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点拨,却不知提刑会也不会?”法演回答:“他识得声音。”克勤又问:“他既识得声音,为什么不能见道呢?”法演见克勤堪堪悟道,忽然大喝一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
克勤猛然开窍,跑出禅房,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振翅啼鸣,克勤笑道:“这不就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吗?”遂将心得写成一副偈语,呈给师父:
金鸭香炉锦绣帷,
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艳诗是说,洞房之中,夫君不来,新娘正恼,于是频唤丫鬟小玉的名字,小玉不明所以,她不懂新娘说什么不重要,只是想让情郎知道,自己在此等他罢了。
而偈语是说,男女间的风流乐事,只有你侬我侬的俩人知道。局外人无论怎么想象,也难解其中美妙。而参悟佛理禅道也是这个道理,是只能“独自知”的。
法演禅师见了克勤这道偈语,欣慰道:“我侍者今参得禅也!”
3. 闲云野鹤,诗情可鉴
“揖峰指柏轩”内有一副对联,也说到了这“庭前指柏”的典故:
看十二处奇峰依旧,遍寻云虹月雪溪山,
最爱轩前千岁柏;
喜七百年名迹重新,好展朱赵倪徐图画,
并赓元季八家诗。
大假山上十二处奇峰依然如旧,上有晴云峰、吐月峰、虹形桥、雪堂小溪山,更有一株古柏“腾蛟”,树龄几百年,龙鳞虎爪,遒劲有力,堪堪入画。
名园距离重新修葺已有七百年光阴,在此期间,不仅朱德润、赵善长、倪云林、徐幼文四位名家都曾为狮子林作画,此地更继承了元末八位诗人的诗意而流传至今,其中“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狮子林十二咏·指柏轩》诗句如下:
清荫护燕几,中有忘言客。
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揖峰指柏轩”内的另一副篆书长联,则是夸耀狮子林的东西南北、前世今生:
丘壑现奇现,古往今来,世居娄水。
历数吴宫花草:
顾辟疆、刘寒碧、徐拙政、宋网师,
屈指细评量,大好楼台夸茂苑;
溪堂识真趣,地杰人灵,家孚殳山。(殳:shū)
缅怀元代林园:
前鹤市、后鸿城、近鸡陂、远虎丘,(陂:bēi)
迎眸纵登眺,自然风月胜沧浪。
娄水:指娄江,位于苏州城东北。顾辟疆:晋代顾辟疆的辟疆园,已废;刘寒碧:清代刘恕的寒碧山庄(留园);徐拙政:明代徐少泉的拙政园;宋网师:清代宋宗元的网师园。茂苑:春秋时吴王阖闾行猎之所,后成为姑苏的代称。
鹤市:今苏州阊门一带,吴王阖闾有女,颇得父宠,不幸早丧,出殡之日,鹤舞于市,地故得名;鸿城:在苏州娄门之外,即古越王城;鸡陂:原吴王养鸡城,也在娄门;殳山:位于浙江,与“娄水”形成对文。沧浪:苏州沧浪亭。
最后,“揖峰指柏轩”中的那副短联,是由著名的清代“浓墨宰相”刘墉,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宰相刘罗锅” 撰写的:
题诗雅有高人和;
吹笛闲寻野鹤听。
闲云野鹤,是一种恬淡高远的心境追求,代表着高雅的情调和旷达的胸怀。《红楼梦》有云:“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而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赠王侍御》一诗,其中前两句是千古佳句,也表达了心灵的宁静和品性的高洁,堪称是诗情淡雅、心智脱俗了: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