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如何学习哲学?(上)

这个世界最能够给我们真实的,只有我们自己。

——坤鹏论

一、对于大多数人,重点是感情哲学和实践哲学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为非主修哲学的人提供了一个哲学分类:

“哲学分为从幸福得到灵感的感情哲学、从知识得到灵感的理论哲学、从行动得到灵感的实践哲学。”

感情哲学是关于幸福的哲学,回答“人生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或“人生该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这些问题。

理论哲学正如字义所述,是重视知识,具备一套自己的体系,是一种关于理论的哲学,凡是具有伟大体系的哲学大多属于此类。

实践哲学则认为将知识用于实践生活非常重要,是重视行动的哲学。

也就是说,对于实践哲学来说,知识只是用于帮助实践成功的工具之一。

坤鹏论认为,凡投身在理论哲学的哲学家,不是有着哲学的天赋,就是有着伟大抱负——想去改变更多人的思想。

因此,对于像你我这样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重点不在于知识,而是生活,所以最该将目光放在感情哲学和实践哲学上。

我们总说,要想彻底改变,必须先换脑。

换脑是什么意思?

换脑就是替换信念。

信念=相信的观念(想法);

信念,是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改变必须要付诸行动。

而人只有在认为是确定性的时候,才会坚定地行动。

信念,就是认为是确定性。

那么,信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可以是眼见,可以是耳听,但是,坤鹏论以前曾不断论证过,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更会为虚。

这个世界最能够给我们真实的,只有我们自己。

正如奥古斯丁所说:“别想着向外求索;返回你自身。真理栖息于灵魂之中。”

而哲学就是教给我们在灵魂中寻找真实,教给我们怎样去思考、澄清和论证我们所相信的东西。

从而帮助我们自己寻找到人生的整套答案——人生观或世界观。

在它的指引下,替换信念,重新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然后无比坚定地走在人生之路上。

如果你希望能够明明白白地度过此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更实用的呢!

二、哲学如毒品

学习哲学前,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哲学如毒品,一旦沾染便终身难戒。

我们不用学习生物物理学就会走路;

我们不用学习工程学就会搭帐篷;

我们不用学习经济学就能找到投资理财;

同样,我们也不用学习哲学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哲学并不是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和许多学科一样,一辈子不懂也没关系。

说得更重些,哲学对于社会生活没有任何作用,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

但是,它具有极强的魅惑力。

就像毒品,一旦被吸引,便无法摆脱,即使可能因它而活得挺沉重。

尽管身中其毒的人很少,可是,如果让他们远离哲学,他们会遗憾终生。

有个词叫,痛并快乐着,用来形容痴迷哲学之人,相当合适。

比如:有人曾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了七十二遍,还觉没有参透其中真意,于是继续读第七十三遍。

所有做哲学的人都能从哲学中领悟到一种乐趣——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种乐趣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即便是虚幻如形而上学也令人着迷。

因为,相对于肉欲和金钱,人们似乎更热爱智慧,更爱真理。

或者说,在这个概率世界中,人们最为执着的是确定性,为了它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还有什么比智慧更能够帮人获得确定性的呢!

所以,从古至今,我们的灵魂,始终烙印着对智慧的至高崇拜。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苦痛之旅。

而我们活着的一种信念便是:我们能在剖析自身灵魂的过程中,发掘支撑我们继续生活的动力。

这恰如尼采所说:“对我们而言,生活是将我们的人格与经历淬炼成钢的熔炉。”

哲学如毒,一辈子也戒不掉。

这也揭示出了——哲学的实质是探求真理,不是拥有真理。

尽管哲学常常陷入教条主义,也就是沦为用定理来表述的、最终的、完整的、可传授的知识。

但是,它本质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也意味着哲学无止境。

所以,它的问题比它的答案更具实质性,而且每个答案又会引来新的问题。

就像雅斯贝尔斯所说:“自觉地锤炼哲学,是永远无法臻于完善的、随时随刻都要重温的、始终要当作当下一项完整事物来完成的使命。”

哲学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众说纷纭。

但是,它对于你到底是什么,这要靠你自己去探索。

天下事,都是如此,所以,天下最强大的道理是:“试试!”

只有亲身的不断尝试,你才会真正得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哲学到底是什么。

所以,哲学还和人生阅历密切强相关,不喜欢哲学,很多时候也和人生实践不够有着关系。

孔子的“四十不惑”就是对此最精炼的总结。

三、痛苦、焦虑、无助……是学习哲学的最好时机

在《谁是我们的心灵罗盘?》中,坤鹏论讲过,与传统哲学奋力追求理性不同,存在主义哲学家没有否认人的焦虑、抑郁、痛苦、负罪感,反而认为这些情绪背后体现了人的自我认知。

从逻辑上讲,有正必有反。

知反,必然已经知其正为何物。

也就是,既然人能够感受到坏的一面,那么,他自然也就已经很清楚地明白好是什么样的。

人之所以不安,那是自我挣扎的表现,是向好的一面的跃跃欲试。

否则,根本就不会出现类似情绪。

所以,应对它们的关键在于,不能沦为这些情绪的俘虏,而是以它们为契机,去追求和实现新的超越。

坤鹏论认为,所有人类的负面情绪、情感,根源都在于稀缺。

人类行动的最大原因在于,总是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怎么好,人们总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往往都是自己最缺的那个。

比如:缺钱的想让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身体有病的想让自己越来越健康……

俗称,越缺乏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

有两种缺乏最能引发人们改变的念头:一种是现在急缺,一种是焦虑未来可能缺。

其实,换个说法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现在缺乏或认为未来会缺乏某样东西,从而使我们焦虑痛苦无助……

而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集中于此,希望能够改变现在或是未来可能的缺乏。

越是缺乏,人们会越焦虑,专注力也会越集中,希望改变的意愿越强烈。

当缺乏达到稀缺的程度,它的威力就不是一般大了,甚至能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定律——稀缺定律。

这个定律讲的是一件东西越稀缺,价值就越高。

也就是老话说的,物以稀为贵。

而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所以,焦虑、痛苦其实就是人们在专注,在竭尽全力地想,但就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陷入了死循环。

如果想明白了,也就脱离死循环的轨迹,大彻大悟了。

正如蝉蜕壳变、破茧成蝶、凤凰涅槃,它们无不需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才能重获新生,走出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焦虑和痛苦有好处的原因。

这里面的道理就如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是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将其捅破。

那么,这个时候去看哲学的书,特别是专门找自己正在痛苦、焦虑的哲学主题看,一定事半功倍。

因此,学习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思考特定的问题,特别是你现在最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直视为理所当然的问题。。

学习和很多事情一样,不是因为喜欢而学习,而是因为学习而喜欢。

先干起来再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Just Do It”更是捷径的捷径吗!

四、人类一思考,便是哲学

有人说,人类一出现,哲学便一起诞生了。

因为思考、爱智慧是人类的本能。

所以,人人皆是哲学家。

所以,哲学思考没有门槛,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有能力进行。

所以,只需要有进行哲学主题研究的意愿就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

只是,很少有人会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其中的要点。

我们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的。

因此,经验是最好的哲学老师。

但是,我们还需要仔细思考一下经历过的事情,质疑、批判、拷问我们的人生哲学。

了解自己的哲学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解决和处理许多问题。

哲学,最没有一定之规,你可以请教别人,也可以与志同道合的同伴探讨,甚至只有你自己冥思苦想也没问题。

不管在家里、在咖啡馆,甚至是在卫生间,你都可以进行哲学思考。

从事哲学并不需要以前的经验,也不需要专门的训练,需要的只是开放和孜孜以求的精神。

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慧无处不在,智慧就藏在生活的点滴里。

不管是工作、娱乐,还是做家务,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值得你注意的智慧。

就像《红楼梦》中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所揭示的,万事万物都有学问,要格物致知,有字的书要读,没字的书也要读,人要致力于学,书里书外地苦读,这个事情不死不休。

所以,哲学,绝对不是让人埋头苦读,而应该从生活和人生经历中发现疑问并努力寻找答案。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0)

相关推荐

  • 《心之道》

    入车.<心之道>是一本关于东方哲学的著作,也是一剂关于现代人焦虑问题的良药.[1]书名心之道别名致焦虑的年代作者[美] 阿伦·瓦兹类别哲学原作品The Wisdom of Insecuri ...

  • 痛的心理机制?有爱必有痛!

    痛的心理机制?有爱必有痛! J-D Nasio 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学院教授.法国著名拉康派分析家 无意识是痛苦的文物管理员. 它并不会遗忘. --弗洛伊德 一.两种心理上的痛苦 对于失去被爱的人有两 ...

  • 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上)

    愤世嫉俗往往源于太喜欢这个世俗,其中道理很简单--绝大部分的恨源于爱而不得. --坤鹏论 坤鹏论写到这里,大家一路跟着读到这里,我们基本也了解了哲学与修辞学一直的关系. 自古希腊时期起,它们便处于对立 ...

  • 坤鹏论:为什么哲学要对修辞学转向?

    不管做什么,既能找出一堆支持你的道理,也会有不少反对你的道理,凡是模棱多可,正反皆有理,都不值得浪费宝贵的脑细胞,更不值得为它们停下前进的脚步,连一丁点儿的踌躇都不要有! --坤鹏论 一.没有所谓的真 ...

  • 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下)

    偶然的机会永远留给必然有准备的人. --坤鹏论 一.从概率看哲学与修辞学 坤鹏论认为,如果从更本质的角度看,哲学和修辞学完全代表了人们在这个概率世界中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西方传统主流哲学--是确定 ...

  • 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中)

    科技背后不是科技,而是人. --坤鹏论 一.理性面对人事,往往束手无策 17世纪,欧洲是全世界最耀眼的所在. 随着科学在那里萌芽.发端,"理性与科学"便成了一直延续至今.蔓延全世界 ...

  • 坤鹏论:为什么哲学初学者最好读柏拉图的著作?

    万物流动,人也不例外,特别是那些不停思考.不断实践的人,他们每一天都是新的. --坤鹏论 坤鹏论本想浮光掠影地介绍一下柏拉图的著作,但是,很快就发觉这违背了自己的写作初心. 而且,越是学习越是写,越感 ...

  • 坤鹏论:前苏格拉底哲学之总结(上)

    一直以来,宗教.哲学.科学之间都是一步之遥,因为客观上讲,它们在本质上是无异的. --坤鹏论 一.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只是"他们的不肖子孙" 到这里,前苏格拉底的古希腊主要哲学家,坤 ...

  • 坤鹏论: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上)

    学习哲学史不是为了增加谈资,而是了解各种哲学思想的初心以及其论证过程. --坤鹏论 <希腊哲学史>曾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色诺芬尼是"第一个说出'一'的,但他没有作出清楚的说明& ...

  • 坤鹏论:如何学习哲学?(下)

    哲学书有思想的魅力.吸引力,它最大的功效应该是引起你自己思想的兴趣,启迪你,点燃你的思想之炬,而不是直接燃烧你. --坤鹏论 一.从哲学的本质上寻找如何学习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哲学是什么. 坤鹏论认 ...

  • 坤鹏论:语言是思想的边界 哲学最难是语言(上)

    就算你穿上了最专业的游泳衣,也不代表你就会了游泳,哲学也不是会说几个名词术语就证明你有智慧了. --坤鹏论 一.语言既是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 做哲学首先是一种陈述活动,这种活动要尽可能清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