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王镛小笔写大字抹杀了毛笔的弹性

在当代书坛,“用小笔写大字”是一大特色,尤其以中央美院王镛教授为最。对于这种现象,有网友曾指出:“小笔写大字,糙而陋,笔墨干燥,形衰气散,整体无灵韵,看似变化多实则亮点不多,用笔粗糙,斯文扫地。”但是,却有不少人为王镛叫好!比如说“吼书大师”曾翔,他曾在讲课当中对王镛的这一做法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王镛拿小笔写大字,写出来的字就是“五谷杂粮”,什么东西都有,百“味”俱全!曾翔说,王镛用小笔写大字,这个字里面给我们的信息量无比之大!最近,兰亭奖得主崔寒柏也谈到这个问题。当然,他没有点名,他只谈到这一种现象。他说,我们现在拿小笔写大字是很轻松的事情,因为他拿着小笔下去之后,一摁,这小笔就一下弹到一个不能再下弹的地步,当然还能往下摁,就是摁到一定地步了,然后就在上面像棍子似的开始画。而且这个情况下呢,因为它弹到这种程度,在做任何动作时笔毫就会跟着走。所以小笔写大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充分利用毛笔的线性,但是笔画本身的质感和弹性都有大量的缺失。它没有什么变化,它没有起伏。但是小笔写大字,就是非常好掌握它的流畅性和它的结构,因为用毛笔一提按起伏的话,搞不好这字的结构就变形了,拿小笔写大字非常好掌握结构,简单!爱用小笔写大字,这就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个特点,它跳过了笔毫开合、弹性这一部分,等于就是把书法变化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弹性变化幅度,它一上来就给抹杀掉了。艺术的表现力是极端丰富的,我们现代人更重视笔呀,墨呀,水呀,纸呀这些东西,可是却把毛笔的弹性给抹杀了!毛笔书写时的弹性有多重要呢?弹性在书法里极其重要,它不止是让笔毫收拢开合,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当你这个墨进到纸里的时候的感觉,以及由此所产生出来的笔画的质感。这一点,你拿小笔写大字,根本就做不到这些东西,他整个就把一切都简单化了!你说晋人的笔法哪来的?就是毛笔的弹放当中而来!全靠笔毫的弹放与开合。你看王羲之的手札,再看到谁就差了呢?到了唐代孙过庭的时候就差了,他不圆润,他用侧缝涂抹的东西多了,少了用笔毫弹放的那种一开一合之间墨汁注入进去的那种充实。你看看他的字就知道。你看看王羲之的手札,再看看这个,看似表面都一样,但实际上里面根本就不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