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乃用千山名联赏析
水界辽河,山通华表,历数代毓秀钟灵,真乃东都胜迹;
千峰拔地,万笏朝天,看四时晴岚阴雨,遥连南海慈云。
——臧乃用撰辽宁鞍山千山联
注释:
水界辽河:千山山脉西北为辽河,河西为东北平原;东为以千山山脉为主干的辽东半岛。
华表:华表山与千山相连,合称千华山。
毓秀钟灵: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所聚。
东都:清代统治者入关前都于盛京(今沈阳市),顺治帝即在此即位。入关后称这里为“东都”。
笏: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手板。
遥连:这句的意思是:天南海北虽遥,云雨却相连一起。
臧乃用:清人,生平不详。
千山:在辽宁省鞍山市东。又名千华山和积翠山。
鉴赏:
千山是辽宁省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传说古时候,在辽东草原上,耸立着九百九十九座山峰。有一位远方的和尚云游到此,一座一座地数过,但差一座山峰,便足千数,遗憾,于是,他就在这群峰之间造出一座假山来,从此,就有了“千山”。千山的奇峰秀峦如千朵莲花亭亭玉立,故又称为“千朵莲花山”,古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此联乃千山五寺之一的祖越寺联。
对联首句从远眺的角度着笔,紧紧抓住眼前自然景观特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千峰争奇,万峦叠嶂,山水相依,山石相偎的壮美画卷。既点明了千山的地理位置,与辽河接壤,与华表相通。又用夸张的笔法,刻画了千山范围之广,山峦之多,渲染了千山辽阔广大的气势。接着,作者以聚积了多少天地间的灵秀之气,真不愧为东都有名的“胜迹”句,揭示了千山人杰地灵的历史风貌。据史载,隋唐时期,佛道两教开始在千山创建寺庙。明清时两教极为兴盛,官宦、文人墨客对千山也产生了极大兴趣。清朝康熙、乾隆帝曾来千山游览过。康熙在《入千山》诗中写道:“晓入千山路,烟光识翠萝。崎嵚绿石蹬,宛转历岩阿。”可见千山无愧东都最享有盛名的胜地。
如果把上联看成作者概写千山总貌,着力刻划它的气势和声望,那么下联,作者则转入对山、景的具体描绘。
“千峰拔地,万笏朝天”,连绵不断的山峰象千万棵拔地而起的石笋,直插天际,欲与天公试比高。层层峰峦,庄严肃穆,万籁无声,又似万臣毕恭毕敬地朝见天子。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千山高耸入云的形象,刻画了峰峦的神态,渲染了千山作为道家、佛家之地的清静深远的特色。短短八个字,将千山的形神概括得活灵活现。“看四时晴岚阴雨”,描绘了千山变幻莫测的风景。站在千山顶上,观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绘晴岚阴雨百色之图,无疑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作者在这里并未展开一幅幅奇妙秀美的画轴,而是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接着,作者宕开眼前之景,高瞻远瞩,放眼四望,把视角射向遥远的南海,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空旷的意境,一句“遥连南海慈云”,写出天南海北的云雨紧紧相连。抒发了作者宽广的胸怀,赋于祖国河山处处壮美的寓意。
此联将千山风景尽收一联,既切景构辞,又高瞻远瞩,诗怀豪宕,笔力沉雄,是关外楹联中之佼佼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