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的终点永远都是起点,你可以珍惜的唯有陪伴你的人——《中央车站》
想在焦黄中看透人间的色彩么?
就在人修罗2081的公众号
作者 —— 本公号永远也是唯一的作者任彧
《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电影,这两年我看过的巴西电影很少,只有《精英部队》的1和2,《中央车站》是98的片子了,前两天有个朋友在朋友圈里说终于找到了这部电影,我才想起来重新看了一遍。
电影海报。
电影的故事不复杂,讲述了小男孩约书亚(圣经里的名字)和他母亲安娜拜托中央车站的女主角多拉写信给自己的丈夫(帮人写信这个工作在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的国家很常见,以前讲过一期《养家之人》里面的小女主人公就是干这个活的),实际这个多拉根本不帮人把信寄出去,她就是写完,然后回家撕掉骗钱而已,但安娜在第二次来找多拉重写信的时候,不幸出意外死了,从此多拉就和小男孩约书亚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拉虽然狡诈,但内心那最后一丝人伦还是让她没有狠心把约书亚彻底卖给人贩子,而是带他去寻找父亲……
约书亚和他的妈妈找多拉来写信给约书亚的父亲。
整个电影就是在讲这一趟寻父之旅,我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一个下午,当时阳光的颜色已经偏向焦黄,但天气很好。我看到电影最后,多拉和约书亚一起走在同样焦黄色的阳光下时,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感觉代表了什么,但现在知道了,当时的我其实和约书亚感同身受,那是一种马上就要到达终点的欣喜与踏实,也是一种回家的安心。因为此时的约书亚身边有多拉的陪伴,就算找不到家,多拉也会继续照顾他,当然,他也就要找到自己的家了。
我喜欢这样的色彩。
就好比我们外出旅行,有多少人能就定居在当地了?就算真喜欢那地方想要移民,也得回来准备准备吧(笑)。
中央车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女主角多拉看着人来人往,你说她不向往去旅行吗?不向往跟着一个目标坐车出去看看吗?肯定不可能。
只不过从多拉对自己父母的回忆来看,她有些害怕旅行,她不想尝试更多,因为她知道人心善变,父亲先是抛弃了母亲,说母亲是一成不变的公交,而情人是一时舒服又爽快的出租车,父亲甚至最后都不认得自己了。对于多拉来说,没有人值得信任,没有人值得依托,自己幼年时的旅途又孤独又可怕,而如今自然也不会再想走出去,毕竟旅程的孤独已经感受过了,回想一下,有时就会退缩。
所以多拉将自己困在了中央车站里,又骗人钱财,又想拐卖儿童……
可人类这个物种就恰恰奇妙在这里,人的多面性其实每个人都想回避,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尤其是对自己。你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但你一生的每一个想法真的都善良吗?你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你一生真的没有过任何恻隐之心吗?
肯定不是。
多拉的主动吓跑了卡车司机,她不是不想,只是不愿迈出那一步,当然这次是失败了。
所以人性的多变也在这里,就像哥伦比亚著名的大毒枭埃斯科巴,他可以杀死成千上万的警察和法官,但在他的故乡麦德林当地,他所建立的社区里,依旧会有人为他扫墓。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仁慈与残忍,就看你怎么分配这个比例与量级了。
约书亚的出现打破了她多年对人性的鄙视,毕竟约书亚只是个孩子,你不可能认为这样幼小的一个孩子有多么深的心机,有多么可怕的念头,多拉的恻隐之心让她承担了带孩子去找爸爸的任务,虽然多拉几次想要弃孩子于不顾,但她最终还是带约书亚来到了旅途的终点,但这里也是约书亚的起点,他母亲安娜孕育他时就是在这里。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情节。
多拉也扮演了一回母亲,重新得到了成长,在整个旅途中越发变得可靠起来,她最后选择独自回去里约热内卢,也是明白,约书亚的家在他兄弟这里,因为想要真正拥有一个家,你需要的不光是一间屋子,而是陪伴在你身边,支持着你,走过风风雨雨、一生旅途的家人。
多拉知道自己没有立场变成约书亚的家人,虽然电影最后没有说,但我想她要回去里约热内卢寻找自己的家与家人(和她相依为命的好朋友可能就算她的家人吧)。
多拉在回程的巴士上给约书亚写了封信。
我到三十岁的时候,才明白家的含义,每当我和人讨论起家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讲一个叫做《慕尼黑》的电影,里面有一句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叫做“代价很高,但拥有一个家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拥有一个家很难,但这个家才永远是我们每个人旅途的起点以及终点。
谢谢大家的观看与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最优质的影评。
END
本期作者:任彧。作家,北京作协会员,一个社会观察家,灵魂残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