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不要逼人思考
说句实话,读这本书的过程很痛苦。
从这本书的名称上来看,是讲生命的,作为一个生命除了理智之外,当然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感情。而这本书的内容所谈大多是理性分析而很少涉及感性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书名中的“美好”这个充满感性的词语显得无所置喙了。当然,作为一本讲述生命哲学方面的书籍来讲,尤其是西方的哲学家来说,这样的思路并不奇怪。
如果从内容上看,作者的分门别类,罗列出的对人生有价值的问题,值得关注的内容,也是很多人在一生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此外,每一章后面的拓展阅读书目,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感到作者的渊博。
但让我感到痛苦是作者行文的方式。作者似乎是力图把这个话题浅显化的,想要使用一种娓娓而谈的方式,介绍比较特殊的哲学认识,但效果却不甚佳——仅是个人感觉。在我看来,哲学论著一般分三类,第一类是作者不强迫读者思考,但读者自动会去思考,第二类是作者尝试与读者对话,引发读者的思考,第三类是作者不管读者的状态,逼着读者进行思考。三类作品之中,当然第三类难免等而下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则是“作者尝试与读者对话”却“逼着读者进行思考”。
作者在书中,虽然看上去是为了引导读者的思考,但无论是假想的幸福机器,还是一连串的“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设想,再设想”“假如,进一步假如”这些内容本就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的状态,更接近思维的锻炼而不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生命。如果理性能够占据一个人一生的大部内容,那么一个恐怕的经历未必会很多“美好的事物”。更何况,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理性,又能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大作用呢?
另外,作者除了叙述的事例所举的都是一些名人和特殊情境的选择之外,很少有一些常人的事例,这恐怕也可以说明这本书的“抽象性”吧。在行文上作者也还有一些冗长和啰嗦的问题,本来已经说清楚的事情,还要继续解说,看上去显得很丰富,但是是在事例的安排没有做到有详有略,作者的不厌其烦反而让人觉得他似乎在低估读者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