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景,图丨pexels.com
01
朋友杜禾最近的状态看上去不太好,总感觉她好像挺疲惫的,我就问问她是什么原因。
她说,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晚上下班就要陪孩子玩,孩子晚上睡觉也要自己哄,常常要折腾到晚上10点多,孩子才能睡下,等自己洗漱完毕,基本上就11点多了。按说应该早点休息,这样第二天才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上班。但是经历了哄孩子睡的疲惫时间,总觉得心里有些压抑,于是便需要通过看一会儿视频来消除心中的压抑。只有在这个时间段,才是不被人打扰的时光,才不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不是丈夫的妻子,不是孩子奶奶的儿媳,而是回归自己。想想看也对,似乎每一个晚睡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们才能丢弃种种身份,成为独立的个体。于是,我们便通过熬夜,通过挤占一些睡眠时间来找回自己,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回血。然而,这样真的可以找回自己吗?小林是我们单位刚来的大学毕业生。他和我聊天说,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寝室的网速总是很慢,学校的网络都要被大家吐槽死,但是一到晚上,大家又不顾网络的拥挤,都开始兴奋起来,蹲在自己的电脑前,刷剧、打游戏。正是因为打游戏和看视频的人多,原本就并不宽裕的网络带宽更显得捉襟见肘,因此,看视频难免卡顿,打游戏也有延迟,大家便忍不住骂学校的后勤部门,舍不得花钱升级网络带宽。小林就跟室友说:“要不然这样,既然其他同学都熬夜到十一二点钟才睡,为什么我们不改为晚上十点多就休息,第二天早上早点起来?那时候大家都还没有起床,网速快得很。”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响应,但是小林自己却尝试着去执行。因此每到晚上,特别周末晚上,大家都睡得很迟,甚至靠着笔记本的电量熬到凌晨一两点,而他依然选择晚上早点洗洗睡,第二天早上六点按时起床,这时候无论是上网、看视频,网络都是畅通无阻。用不到网络的时候,他就去上自习。小林从不和别人比拼熬时间,都是错峰出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和生活。他说,这能让他觉得自己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和别人保持同频的某个模糊背影。真正的掌控感,不是追求短期的满足,而是保持长期的自律。可能就是因为在白天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做真正的自己。上班的时候,我们是企业的员工,要对自己的上级、下属、同事和客户负责,需要随时响应各种工作需求。等到下班回家,我们又不得不承担家庭的责任,转变身份,更换场景,继续忙碌。每天24小时,除去睡眠时间,能够真正独立做自己,为自己而活的时间段真的太少了。于是乎,很多人开始习惯性地晚睡。为了获得近乎可怜的掌控感,我们把工作、生活和自己的个人时间区分地特别明显,通过熬夜玩手机,在内心里暗示自己,“我还是能够有自己独立时间的!”我们越是想切割清楚工作和生活,就会越容易发现,工作和生活经常互相“串门”,彼此纠缠。有一段时间,我常常把陪伴孩子当成奉献,甚至觉得孩子打扰了自己做事的时间,在心里抱怨孩子,“为什么不能放过我,给我一点点时间和空间?你自己一个人乖乖地玩一会儿,不香吗?”但是陪伴孩子久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自己的时间被占用,而忘记了你在陪伴孩子,其实他也在陪伴着你。孩子有时候只是需要看见你在旁边,就能感到心安。你可以陪孩子玩一会儿游戏,休息一会儿。此时的你,可以拿一本书,一边阅读一边陪伴;也可以拿一个小本子放在身边,在带娃的过程中,思考工作上的事情,想到什么,就在本子上记下来一些关键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谋划工作。当你真的需要一点时间去处理紧急事务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自己需要半小时的时间,忙完了就过来陪他。然后你设置个闹铃,到点了就回到孩子身边,和孩子完成约定,让他放心,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谁说工作和生活非要完全分开呢?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所谓的独立时间,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真的有了那么一点独立时间,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通过玩手机来安慰自己,“我终于获得了一点自由。”其实,自由不是毫无目的地消磨大把的时间,而是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们依然可以穿插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者:周景。在校园看学生成长,听学生困惑,写学生故事,为学生答疑。热爱写作,个人公众号“景夜思”(ID:zjyesi)主要分享我的日常思考、学习心得和学生咨询案例,愿你日有所为,夜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