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文书法

一、西汉“海内皆臣”砖
西汉“海内皆臣”砖,陶质,长31厘米,宽26.5厘米,厚3厘米。释文:“海内皆臣,岁登成孰,道毋饥人。”
传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遗址出土,据熊龙先生考证,应为西汉时皇家行宫安邑宫遗物,属宫殿建筑内墙面用砖。砖面长方形,宽边沿,内有4行12等分长方格,格内各有一阳文篆书。砖文内容是对汉时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的颂扬之词,“孰”通“熟”。砖文笔道粗细均匀,用笔圆转灵活,刚柔并济,为典型的小篆风格。
西汉“海内皆臣”砖 
西汉“海内皆臣”砖拓片
二、西汉“单于和亲”砖
西汉“单于和亲”砖,陶质,长27.3厘米,宽27.3厘米,厚6厘米。释文:“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
正方形砖面上有阳文篆书4行,每行3字,字间以阳线相隔,字体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传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单于和亲”砖范极似。西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附汉,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单于为妻。昭君出塞和亲,汉匈两族由此迎来了一段友好祥和的时光。砖文内容正是颂扬此次和亲,成为反映当时汉匈人民友好愿望的历史物证。
砖文书体为小篆,笔道屈曲,略有变化,近于当时的美术字体缪篆。
西汉“单于和亲”砖
西汉“单于和亲”砖拓片
三、东汉《公羊传》砖
东汉《公羊传》砖,东汉元和二年(85)造,陶质,长33.6厘米,宽12.5厘米,厚6.5厘米。释文:“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日。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正月,王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传1925年陕西省西安南乡出土,于右任旧藏。砖面有锥书草隶5行,为春秋《公羊传》鲁隐公元年(前722)起首文字,共计54字,内容与今本《公羊传》小异。据陈直先生《关中秦汉陶录提要》考证,当时同出砖中,有元和年号者,故可定此砖为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造。
书法带有隶意,是当时民间普遍流行之书体。
(左)东汉《公羊传》砖、
(右)东汉《公羊传》砖拓片
四、汉代“后子孙吉”砖
汉代“后子孙吉”砖,陶质,长66厘米,宽16厘米,厚2.5厘米。释文:“后子孙吉。”
长方形薄砖,为当时墓砖。砖面模压阳文1行4字,内容是祝福后世子孙的吉语。清末金石家邹安《专门名家》著录同名砖一。
砖文为隶书,字体古朴端正,是民间流行汉隶的真实面貌。
(左)汉代“后子孙吉”砖 、
(右)汉代“后子孙吉”砖拓片
五、西晋“咸宁四年吕氏”砖
西晋“咸宁四年吕氏”砖,西晋咸宁四年(278)造,陶质,长34.8厘米,宽17.2厘米,厚5.2厘米。释文:“咸宁四年七月吕氏造,是为晋即祚十四年事,泰岁在丙戌。”
传安徽凤台西北乡顾家桥出土。砖呈长方形,正面有阴文草隶3行,为工匠在待烧之泥坯上锥画而成。经与清末金石家邹安所辑《专门名家》和《广仓专录》两书收录的数块“咸宁吕氏”砖相校,知吕氏祖籍淮南郡成德县(今安徽寿县东南),曾为陈郡太守,此为吕氏夫人墓之砖。咸宁四年岁在戊戌,“戊”误写为“丙”。砖文书写流畅,颇似陆机《平复帖》,这种带有隶意的书体在晋代出土砖中多见,应是当时民间普遍流行的书体,与王羲之完全舍弃隶意的“新体”截然同,因此才有了近世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学术论争。
西晋“咸宁四年吕氏”砖
六、西晋 “永嘉七年癸酉皆宜价市”砖
西晋“永嘉七年癸酉皆宜价市”砖,永嘉七年(313)造,陶质,长35厘米,宽16.7厘米,厚4.3厘米。释文:“永嘉七年癸酉皆宜价市。”
墓室砖,砖侧模印阳文1行,隶书,间有篆体,字体规整,笔道转折自然,是反映当时广州地区民间流行书体的实物资料。砖文的上、下端各饰网格纹一道,中间饰“十”字纹和网格纹相隔。《晋书·地理志》载,广州在三国吴时置州,治所在番禺(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藏有与此砖铭文类似的“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砖、“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砖等几块砖,用对比语气反映了因广州偏于南陲,先后发生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均未波及,相比于战乱动荡的中原地区,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本砖铭文商贾意识很浓,正是广州商市繁荣局面的直接体现。
西晋“永嘉七年癸酉皆宜价市”砖
七、晋代“百廿”计数砖
晋代“百廿”计数砖,陶质,长34.7厘米,宽15.3厘米,厚9.6厘米。释文:“百廿。”
砖面阴文草隶1行,系由当时工匠在未干坯上锥书后烧造而成,为制坯计数的标志。笔道内有丝丝帚迹,使砖文产生飞白体效果。
(左)晋代“百廿”计数砖、
(右)晋代“百廿”计数砖拓片
八、晋代“独良良”砖
晋代“独良良”砖,陶质,长27厘米,宽13.3厘米,厚5厘米。释文:“独良良。”
砖面锥书阴文草隶“独良良”1行3字,独良良应是当时砖场制坯工匠姓名,第一字“独”也有人认为是“独孤”二字的合体,“良良”作重文符号。砖文笔势转折,连绵流畅,已具今草之意。
(左)晋代“独良良”砖、
(右)晋代“独良良”砖拓片
(0)

相关推荐

  • 砖文中书体规范反映

    这种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类型砖,就出自于当时社会下层人们和民间工匠之手,经过能工巧匠们的精心设计.制模.造作.压坯.阴干等繁杂的工序流程,再入窑烧制而成.

  • 汉砖书法,来自民间的艺术气度 | 大米艺术

    [ 本文共计2355字 · 建议阅读4分钟 ] 文 / 佚名 砖,是古代建造房屋.城墙.道路.陵墓的主要建筑材料,用来砌墙.铺地.贴壁,最早出现于西周晚期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但直至西汉,砖多只能为皇家 ...

  • 汉代砖文书法的妙造之境

    汉砖,特指盛于两汉的中国汉画像砖和文字汉砖.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彼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而文字汉砖多是一些具有装饰作用的吉祥文字,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祈望. ...

  • 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箴文书法

    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 箴文书法

  • 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东巴文,是西藏东部.云南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它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 ...

  • 王镛:从砖文看中国书法变革!

    中国书法的历史告诉我们:书体的演变,总是出于人民群众在使用文字的实践中趋于简便的需要和美化的追求.所以,民间书法能最直接地向我们展示这一衍化过程的各个断面. 而砖文作为民间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其 ...

  • 帖真人隶书《合文生异趣》合文书法,重组创新《壹百年“寿”》

    有设计师用合文形式把34个省市名称分别写成了一个字,难说尽善尽美,确实匠心独具.

  • 帖真人隶书《合文生异趣》合文书法,重组创新

    有设计师用合文形式把34个省市名称分别写成了一个字,难说尽善尽美,确实匠心独具.

  • 古代铭刻文字印章边款、瓦当、铜镜、石刻砖文的阅读方式

    古代铭刻文字的阅读方式之一: [印章] 印章的边款,如需刻几面,以传统刻法,把印章如钤印般(印文端正)竖在胸前桌上不动.刻一面,需刻在印章的左侧面:刻两面,从面向自己的一面即前侧面开始,然后以顺时针方 ...

  • 读汉魏六朝砖文,感受古韵之风

    2000多年前的春秋中叶,就有了对砖瓦的歌咏,到了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兴起,空心砖墓广为流行:大型建筑普遍用砖铺地.随即出现的形制多样.内容丰富的画像砖,不同书体.风格多样的文字砖,皆精美绝伦,丰富多彩 ...

  • 王镛 || 中国古代砖文概说

    由于对传统的狭隘理解, 使当今守传统与反传统的交战常常相持不下. 民间书法长期以来被视为不符合"正统"模式的粗劣之作, 往往被排斥于书法的"传统"之外, 认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