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草垛/禹正平
金黄锃亮的草垛,像山丘上的一朵朵蘑菇,散落在乡村的角角落落,将村庄点缀的温馨安详,让人心里踏实。
立春过后,种在田里的秧苗,长出新叶、分蘖、抽穗、扬花、灌浆和结实。从一叶嫩生生的秧苗,到撑起一个沉甸甸的秋天,那些挺拔了好几个月的稻秆,在镰刀的收割下,悉数交出饱满的谷粒,终于放下姿态,露出妥协的态度,腰身开始松软下来,由挺拔的稻杆成为柔软的稻草。再经过农人的梱扎,这些稻草变成乡下俗称的“草帽子”,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接受阳光的洗礼。在脱水的过程中,慢慢由草绿色过渡到金黄色。最后千万个草帽子被码成或高或矮的草垛,预告着粮仓的丰收,撑起农人的尊严和底气。
四季里,草垛是乡村甜蜜生活的晴雨表。昔日村庄,男婚女嫁,大都由媒人牵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快到谈婚论嫁时,女方便打发信得过的人到男方的村里走一遭,没有其他目的,就是奔着草垛而去,倘若看到一个个高大的草垛,说明这个村粮仓殷实,这门亲事便基本稳定下来。反之,可能就黄了。
四季里,草垛是乡村版图上新闻发布的主会场。夏季歇凉的夜晚,村里的男女老少喜欢聚在草垛旁,嗅着清清的草香,沐着皎皎的月色,大家七嘴八舌,从家事国事,到庄稼长势,再到谁家夫妻拌嘴,谁家媳妇长得水灵,谁家母牛生了小牛犊,只要你亲临垛场,便能“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四季里,草垛是乡村生活的取景框和扬声器,草垛上可以看见田畴、老井、篱笆、春花、秋月;可以听见山歌、雷鸣、鸟语、牛哞、溪潺。正是这一见一听,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微妙,解读着当地农谚的隐喻,见证着乡村变化的步伐。
四季里,草垛是孩子们游玩的乐园。学校放学后,村里的小伙伴便相约到村口的草垛前集合,躲猫猫、抓特务、耍草龙……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你追我赶、吵吵闹闹,直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两腿打战,才肯坐下来靠着草垛歇息片刻。等到恢复了一点力气,又接着玩耍起来,直到太阳落岭,耳边响起母亲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草垛,而此时已是月上柳梢头。
四季里,草垛吸纳曰月之精华,山川之灵气。雾浸不进,雨淋不湿,霜凝不透,雷劈不开,邪气近不了身。它们就这么静默在时光里,并且静默如谜。风不识趣,像顽皮的孩子,从山冈一路狂奔过来,经过田野,掠过鸟的翅膀,穿过篱笆,一头扑向草垛,想钻入她的怀里寻找秘密,却吃了闭门羹,只好沿着草垛,打个擦边球,发出无奈的嗖嗖声,向村外溜去。
四季里,草垛是家的港湾。归家的人步履匆匆,远远望见村口的草垛,就像看到了家,心里便会踏实起来,哪怕先前经历过许多艰辛与委屈,瞬间便被温情的草垛淡化了,脚步也不再沉重……
如今,重返故乡,那金黄锃亮的草垛已然消逝,村口空落落的,我只能在思乡的梦里一遍遍念叨草垛的名字,追忆那些与它相伴的美好时光。
作 者 简 介
禹正平,男,湖南新宁人。湖南省散文协会会员,邵阳市作协会员,新宁县作协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者》《知识窗》《思维与智慧》《散文选刊》《青年文摘》《百家讲坛》《文史博览》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嚼春》《穿长衫的老裁缝》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