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海寺怀古/赵远利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前一段时间,在服装市场,偶然结识了一位老家在栏杆石相村陈姓的同乡,听着那熟悉的乡音,心里就感觉格外亲切。这忽然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循着模糊的记忆,我和老乡谈起了那青山秀岭中的老海寺。

老海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周围山林茂密,古木参天,溪水潺潺,沟壑纵横,怪石遍布,山路崎岖。老海寺往西二里路就是凤山村,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我姑姑就住在这个山村里。清楚记得当年幼小的我总是和奶奶一起到姑姑家走亲戚,每次都不忘记带着我,或许是心疼我这个长子孙,或许是走亲访友能吃到美味佳肴!奶奶带着我走在幽深的树林里时,我的心里总是害怕树林间会窜出蟒蛇、大灰狼之类的野兽,我总是紧紧地攥住奶奶的大手,不离左右。奶奶是小脚,用粗布裹着的,走路速度很慢,特别是走山路,走一段时间奶奶就累得气喘吁吁,等她坐在圆滚滚的石头上休息的时候,调皮的我就在山路旁边的小溪里捉小鱼、小虾,任冰凉的溪水滑过脚丫,或者在林间寻找蘑菇、木耳,然后尽情地对着山谷高喊,倾听着那山谷的回荡之声。

从凤山村往老海寺走,这是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崎岖不平,满是黄土和石子,两边多有裸露的岩石。走过一段山路,两边的庄稼渐渐少了,树木渐渐多了起来。进了山里,不仅有高高矮矮遒劲的青松,还有高大的刺槐树,仰望天空树木遮天蔽日,山风刷刷地吹过耳畔,给这炎热的夏日里增添了几许凉爽。在树林中穿梭,不一会儿,便看到了山路边的潺潺流水,细细的,清清的,那溪中细长的水草左右招摇,溪水还不时在石块上激起朵朵白色的水花,“丁丁东东”地在唱着婉转的小曲,听着这幽咽的泉水声,不由让人想起“泉水咽危石,月色冷青松”的诗句。随着山路的延伸,树木逐渐高大了起来,北边的山坡上还可见到一处残破坍塌的炮楼,据说是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遗迹,亦让人想起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

走得疲惫之时,忽见前面苍松翠柏掩映深处,隐隐约约有一座黑瓦红墙、四檐飞挑的庙宇,这就是传说中的老海寺。老海寺是座古寺,原名龙泉寺,与濉溪县龙脊山的大方泉寺齐名。据说旧日的老海寺坐南朝北,方方正正,占地约五六十亩,为三进院落,四周高墙环绕,门前为一高大门楼,檐脊翼然,风铃四垂,正中间书写着“老海寺”三个苍劲的大字。寺院宏伟壮观,雕梁画栋,古碑林立;大雄宝殿中间几尊神态安然的神仙雕像神态各异,迥然不同,造型生动,神态自若。古寺北依青山,清泉绕寺,环境清幽,树木葱茏,可谓修行静心的人间仙境。根据明朝正德十一年,重修老海寺的碑文记述:明朝宣宗年间,有一位僧人由凤阳皇陵梵刹访道,游于宿城东北古刹龙泉寺,睹见这里山水宜人,民俗淳朴,遂住持龙泉寺,四处化缘捐款,重新庙宇,栽松植树,使得古老的老海寺焕然一新。自此寺内香火旺盛,香火日益旺盛,僧人逐渐增多,在暮鼓晨钟中诵经吟禅,龙泉寺为四邻八乡的求佛问签必去之处。

其中最令人称奇莫过于老海寺庙前两株号称千年的银杏树了。这两棵古老的银杏树,东为雌树,西为雄树,虽历经千年依旧枝繁叶茂,屹立于老海寺的门前,记得小时候曾经和伙伴们在这棵中空的树洞里玩过躲猫猫呢。西边的雄树更以它的“怀中抱子”的奇观令人称奇。这棵银杏树主干的分叉处,寄生着一棵黄连树,犹如母亲怀中的孩子,令人扼腕赞叹,这棵寄人怀抱的子树高达六米多,据有关植物专家测定,这棵子树的树龄约为一百五十多岁。在这棵银杏树除寄生黄连树奇趣外,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寄生处的南侧,还附生了一株木槿花,北侧又附生了一棵松树,一棵老树四季皆成趣观,实可叹为观止。仰望千年的银杏树,不免让人产生怀古的幽思,她聆听过多少求拜祈福的虔诚子民的絮语,见证过一场场江淮历史的沧桑巨变,静观过一代代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位老树如同一位寡言的哲人,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底。

老海寺东北角有一座山峰,山顶峰有一古寨,至今寻访,仍然可见屯兵山寨的残存遗迹,故当地的老百姓都称此山为老寨山。传说老寨山最早为宋代名将杨继业的父亲杨衰带兵作战的古战场,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刘兰芳先生的评书《杨家将》,让我对这位英雄肃然起敬,可惜故人不在,唯存破落的山寨遗址。据说清代时期又被捻军所利用,至今战壕、堡垒、军营、寨墙遗址依然可以看到原来的风貌。目睹眼前的遗迹,似乎可以听到这位老人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哀伤,透过历史的烟云,沙场点兵、刀光剑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这一片山寨遗迹失去御敌作用的时候,便慢慢地与老海寺秀美和谐的风景融为一体了。立于老寨山山顶极目远眺,可以纵观老海寺的整体风貌,那一马平川的山水田园风光,便一览无遗地呈献给来来往往的过客。当你汗流浃背地达到山顶之时,让人眼前豁然开朗,迎面阵阵凉风吹来,耳闻阵阵松涛之声从天外传来。时而龙吟虎啸,时而与山峰低语,那感觉令人神怡心荡,如游走于仙境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有时寺庙深处还会传来缕缕钟声,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欣赏着这禅院的幽美绝世,让人一时忘却了尘俗的恩恩怨怨。

站在老海寺门前,远看山岭绵延不断,仿佛一条山间的卧龙,一直延伸到天边。山上树木葱茏,山间水流潺潺,群山怀抱古寺,山峰叠翠。寺前有一清发源于东山石缝中,蜿蜒流经寺前,向西流入石相集北面的沙沟。寺后一泉,源自北山后东北角石窟中,流经吴庄门前,西入古奎河,两泉流于寺庙前后,四季泉水丁东,绵绵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好似一天然屏风,遮掩寺门,隔离了世间的沧海桑田。

晴日里薄薄烟雾从溪涧缓缓升起,在山谷、林间飘忽缭绕,时有清脆的鸟鸣高高低低地唱和;阴雨天则遮天影日,松涛阵阵,雾雨沾身,宛若神游蓬莱。这变幻莫测的云雾使得古寺若有若无,缥缈虚无,更增加了古寺的神圣和莫测。老海古寺春有野花山间绚烂,夏有凉风溪水迎来送往,秋有红叶霜林翩翩起舞,冬有瑞雪覆盖山林,山间四季景色各有不同,给游人美不胜收之感。

流年似水,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中,老海寺的雄姿依旧巍峨,溪水依旧潺潺,古树依旧茂盛,可是这清幽的山路上再也见不到慈爱的奶奶身影了。我心中那份牵肠挂肚的缕缕思念萦绕在心头,一如那山间幽咽的溪水,淙淙地,轻轻地,永不停息。

作 者 简 介

赵远利,中学高级教师,获美学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学位。省特级教师,浙派名师实践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国培”导师。撰写的论文有100余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参与编写并出版《诗意的红烛》《追寻荷文化》《4D拓展性课程十年探索》《智慧教法感悟》等书。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州官窑艺术总监张辉(电话/微信13526260505)提供奖品赞助

各奖项入围奖皆颁发“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金奖”证书,证书不标注名次。为使获奖者享受获奖的荣誉和成就,本届获奖名次在“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文作者交流群中通报,在新媒体《行参菩提》刊登。

征文时间:自2018年元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

稿件处置:选出优秀的征文作品刊登在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栏目的,读者打赏不再返还,作为本届征文行政管理费用使用;稿件达不到征文要求的,会列入新媒体《行参菩提》非征文栏目刊出。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评出入围奖和等级奖;获得各奖项的作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