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秋日融融石崆寺/南丰后人
秋日融融,秋阳爽朗。忽然想到了去一个地方——浙西山城的石崆寺。这是距常山县城中心不到一公里处的游览休闲之处,这里也是凝聚着小城经经纬纬历史的诠释之地。
石崆寺原是一座唐宋古刹,因寺内藏有一部《华严经》又叫华严寺的,又因经本失传,后人多称石崆寺。明清时期石崆寺附近有濑石亭、拱绿亭、赤雨楼等古建筑,是县人游走四方的寄托。
穿过熙熙攘攘大街,往南一转,便是一个相对寂静的山谷,溪畔的柑橘、胡柚黄澄澄、金灿灿,鲜艳而不寂寞,应了一句“十月金秋忆江南,最是橙黄橘绿时”。快到石崆寺前,一条新修的大道从320国道直插进来,预示着石崆寺正待敞开胸怀,欢迎着八方的来客。
临近石崆寺山门,数十颗古樟和松柏交错耸立,很是伟岸和壁垒森严,它们的树枝虽不像许多公园里修剪的规整,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敬,以至于让它自由自在的生存。拨开路边的小草,可见一口古井,井水历来为寺庙僧人汲水浣花饮用,相传古时候,井底常常能看见一只金蟾在戏水。古井的旁边还有一方池塘,寺庙里称它为放生池,每到夏季,荷花簇簇,清香悠远,漫步其中,不由得生发出人与自然和谐之感。
一切是如此的宁静和闲适。在政协委员马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石崆寺的三个殿:前殿是“天王殿”,两只威严的石狮子把手门口,门的两边是龙凤呈祥,殿房共分三层,层层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端坐在正堂中间的“弥勒佛”笑口常开,左右两边是神态各异的“四大天王”;中殿为“大雄宝殿”,气势恢弘,正厅中间是佛门老祖宗释迦牟尼佛,左右两旁是各具神韵的十八罗汉;进入“地藏宝殿”殿门,映入眼帘的是稳坐其中的“地藏王”,头顶上“威光赫奕”的流金大字煞是醒目。
离开三殿,又转回石崆寺门口,同行的郑记说,后山上还有一个“观音洞”呢,这回正中了我的下怀。虽然我们不是这里的主人,且不能诠释仁者乐山、智者爱水的真谛,甚至还带着一丝浮躁的心绪,但秋高气爽登山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往古刹的后山上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观音洞,据说这观音洞可以直接通往县城西门的“白龙双洞”,那可是常山的又一古代胜景啊!可是今天上观音洞的人并不多,山路崎岖不平,松树、柑橘也成了林子,偶尔裸岩上的山花还在秋阳下烂漫着。这是一个天然的洞穴,洞深十多米,据传,虔诚的人们可以在石壁上看出观音菩萨的音容笑貌,而我等能够笃守这份沉静就知足了。
金黄色的秋菊晚开而持久,她吸引着我们再向上攀登。不一会,我们就登上了石崆山顶。向西远望,那群山环抱的翠黛之中,拥突出一座高峰,她在蓝天的映衬下,犹如一朵刚脱颖而出的碧水芙蓉,这就是被人称赞为“秀绝人寰第一峰”的天马镇西高峰,在夕阳之下,她变得愈发秀丽辉煌,因而,“西峰夕照”成了常山古十景之一;向南俯视,整个石崆寺尽收眼底,石崆山坳郁郁葱葱、淡淡薄雾,空灵敏秀、一尘不染……
秋阳徐徐西坠,我们也该结束一天的休闲之旅了。岁月如同石崆寺旁的南门溪(石崆溪)一样,尽管在暮色中看不出它的激流,但它从却未停息过,年复一年地向东流去。千年古刹的石崆寺哟,它典雅如笑是春,苍翠若滴是夏,明静似妆是秋,惨淡像睡是冬。望看这即将离开而心仪已久的石崆寺,耳畔隐隐约约传来明代进士(常山人士)詹莱在此吟成的诗句:
飞流喷沫霜雪生,
触石赴壑雷霆惊。
皎皎独宜秋汉月,
一泓深夜浸空明。
作 者 简 介
黄良木,笔名:南丰后人,祖籍:江西南丰,后迁入浙江常山。系中国生态作协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